《氣喘吸入型藥物-教學錄影》
感謝超級專業的博鈞導演,與我們團隊合作,
我從氣喘藥物的專科醫師的角度,提供最初的角本,與博鈞導演討論。
博鈞導演同時身兼導演、攝影師、製作、字幕等角色。
執行錄影完成作品。期待最後的作品
《氣喘吸入型藥物-教學錄影》
感謝超級專業的博鈞導演,與我們團隊合作,
我從氣喘藥物的專科醫師的角度,提供最初的角本,與博鈞導演討論。
博鈞導演同時身兼導演、攝影師、製作、字幕等角色。
執行錄影完成作品。期待最後的作品
【第21屆國家新創獎】
在第21屆國家新創獎中,中醫大暨醫療體系以亮眼的研發成果勇奪17項大獎!無論是在生醫產業還是智慧醫療領域,都展現了不斷創新與突破的實力。
我們的團隊,王志堯院長團隊得到學研新創獎:生技製藥與精準醫療類
題目: 重組片段人類肺泡表面蛋白D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及治療應用
《擔任座長》
感謝魏正宗理事長給我這個機會,在2024 歲末年終的時候。 有這個機會擔任吳所長/教授演講的主持。
吳所長的學經歷無敵厲害,帶領台灣從腸胃道 microbiome, 大數據研究到人工智慧的研究 , 都是領頭羊。
感謝吳 所長 精彩的演講 !
中午參加 台灣醫學 大數據研究學會- 擔任理事一職。
魏理事長力挺我 擔任 學會- 副秘書長一職,努力把 學術新手會遇到的困難,用白話的方式傳授給年輕學者。
繼續努力推廣Big data 學會,以醫學教育的方式,傳承學術研究的基本功,讓更多對學術研究有興趣的新手加入。
《中西醫整合醫療與醫病溝通》
再次感謝顏院長邀請。
有機會與中醫大後中一年級的學生授課,題目: 兒童中西醫整合醫療照護」。
https://youtube.com/shorts/pHtRbhtoWjU?si=RQEbUm0MxL08rVH7
院長親自參與課程,醫學生也很投入課程,參與討論,發表心得!
後中醫學生太棒了!認真學習,熱情洋溢,全心投入課程參與。
<全人醫療>
大型演講用心準備,自己收穫最多,
特別感謝 李宜恭主任、黃馨葆主任、黃漢斌主任百忙中電話指導。
在現今的快節奏社會,「健康」被視為最寶貴的資產之一。
「全人醫療」
完整性極高的照護理念,超越了傳統的醫療觀念,將關懷的視野擴展至個體的「身、心、靈」每一個層面。
演講中分享三個真實的故事,醫病之間談話,以及專業醫事人員該怎麼做?
讓 「全人醫療」不再是口號,而是可以落實在每天的工作 ,讓醫療更人性化、更有溫度、醫病雙贏的局面。
食物過敏
在台灣和日本,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研究和風險評估方面,而不是常規的過敏診斷工具。然而,隨著基因技術的進步和對過敏機制的深入研究,基因檢測有可能在未來成為過敏診斷和管理的重要輔助。
診斷方法 :
目前,診斷食物過敏的最佳方法是綜合使用多種檢測工具。
包括:
最重要是病史詢問和身體檢查: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症狀,醫師可以初步判斷過敏情況。而皮膚點刺測試(SPT),就是在皮膚上測試醫師評估的特殊過敏原,評估對特定食物的過敏反應。
血液檢查:測量特異性IgE抗體Specific IgE,輔助過敏原診斷。
口服食物激發試驗(OFC):在醫師團隊監督下,在有過敏專科醫師及急救設備的醫療場地,讓患者攝入疑似過敏食物,直接觀察過敏反應。
基因學檢查(輔助工具):
用於了解遺傳背景和預測過敏風險,幫助制定個性化的預防和管理計劃。
根據國際過敏期刊,Allergy (IF: 12.4 Q1 ) 2019 Sep;74(9):1631-1648. 指出:
22篇研究主要是在白種人群體中進行,其餘10篇來自亞洲特定人群或未指明的族群。發現FLG、HLA、IL10、IL13以及一些其他變異(SPINK5、SERPINB和C11orf30),這些都與食物過敏有關。結論:在食物過敏的基因研究很少,FLG、HLA和IL13是與食物過敏關聯性最為可重現的基因。儘管研究結果看似有前景,現有的食物過敏基因研究仍面臨諸多問題,如樣本量不足、缺乏多重檢測校正等。很少研究包括複製分析或族群分層措施。因此,需要進行解決這些限制的研究和功能研究,以釐清已識別基因的作用機制。
參考文獻:
1。Genetic determinants of paediatric food allergy: A systematic review. Allergy 2019 Sep;74(9):1631-1648. doi: 10.1111/all.13767. Epub 2019 Apr 2.
2.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food allergy 2020. Ebisawa M, Ito K, Fujisawa T; Committee for Japanese Pediatric Guideline for Food Allergy,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Pediatric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Japanese Society of Allergology. Allergol Int. 2020 Jul;69(3):370-386.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 2023 年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45 週年年會)
感謝中華民國免疫學會邀請楊醫師演講。
演講題目: 利用 AI & TRINETX big data 在風濕免疫疾病預 測之研究
《 AI 智慧醫療與研究》
非常感謝王志堯院長的指導鼓勵;
能夠站在免疫學會年會台上與大家分享 。
成大醫院感染科專家沈主任也分享很多疫苗的知識以及實驗室的數據 。
醫學傳承與使命
與PGY 醫師(楊醫師與張醫師)一起渡過精實愉快的早上。
當天在醫院看完病人後,中午到附近餐廳吃飯聊天,下午再回醫院參加全院演講會議。
早上的門診教學,包括兒童預防注射,兒童的過敏免疫風濕的疾病介紹,研讀醫學期刊論文 ( 減敏治療在異膚的角色JACI 2023 ).
兩位學生很認真讀了論文,也作了不少筆記,問了我不少問題,身為老師的我非常感動。
中午吃飯的時候,關心學生的社團生活、運動及休閒活動。原來他們也很擅長爬山; 跟我很多共鳴的地方,登山+排球。
---------------------------------------------------------------------------------------------------------------------------------------
「用醫學人文這些課程去導入,讓他未來他的醫療是有人文的成分,希望醫療是有溫度的醫療
那這些課程沒有辦法透過醫學院簡報幻燈片的教學。
醫生養成除了醫療專業訓練,更需要增加醫生人文社會涵養
------------------------------------------------------------------------------------------------------------------------------
最後再問他們對學術論文有沒有什麼渴望跟目標?
論文考專科需要,升等需要,也是展現個人對醫學研究學術的一個技術 。
最後我再分享學術論文投稿注意事項,進修的重要,進修的管道及方法。
這一切事情,就像我在成大醫學院的導師-- 林聖哲院長(現任安南醫院院長) 二十年前教我的知識,
而最近幾年林院長也耳提面令提醒我要傳承下去 ! 我有聽進去了,而且會努力傳承。
臨床研究訓練班 心得分享
文 / 楊樹文
🔍 完整學術課程架構,為你的醫學生涯開拓無限可能!投稿經驗大公開!
📚 運用TriNetX、NHANES國際大型資料庫,發表大數據論文!精準掌握流行病學、實證醫學最高等級證據 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的寫作要領!
2022 的夏季,參加暑期醫學生研究班課程,擔任指導員的角色,課程長達兩個禮拜,很感動,很有收穫。
回想起我在博士班進修過程中,共花了兩年的時間學習與進修。
今年報名課程的醫學生,特別是大一、大二的醫學生相當積極。
課程目標是讓醫學生至少完成一篇英文短信論文的寫作,與臨床專科醫師互動,學會系統性文獻回顧文章 的方法,開始寫 case report, Editorial, letter to editor, review article。
期許在未來三個月,我指導的團隊,產生一篇系統性回顧與整合分析的文章。
期許醫學生對學術研究更有信心,成為五年後臨床醫學研究的種子,
未來有機會成為 Physican scientist (醫師科學家)。
感謝參與授課的老師們,特別是魏正宗副院長,每天耳提面命提醒我們當老師的,要常常關心學生的進度,訂時程表,確認每週的進度。
感謝辛苦籌備的醫學研究部及中藥臨床試驗中心的助理,努力讓線上會議圓滿成功!
就讓學術研究的種子發芽,醫學生對學術研究充滿自信,
讓台灣的醫學生在學術研究上成長,為台灣的醫療研究帶來新的成果。
是指導老師最大的快樂與成就感!
<楊樹文醫師被某集團鎖定詐騙,請民眾勿再受騙,警方已介入調查>
請各位朋友互相提醒,這種一頁式廣告,鎖定長者詐騙,請大家轉發提醒!
仔細看這個網頁,我的照片被某集團引用,後製加上文字:
「攝護頑疾,尿頻急三療程,拔根不反復」
這種一頁式廣告,就是鎖定長者詐騙。
醫師楊樹文說:「有網友留言說他有買了,我聽了,很難過!」
從今年一月到現在,楊醫師不斷被冒用臉書,但就算檢舉要提告也抓不勝抓。
請民眾勿再受騙,警方已介入調查。請各位朋友勿受騙!
楊樹文醫師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三年的醫學博士班的生涯,終於告一個段落。
這三年的進修,酸甜苦辣都有,
有到新加坡、日本、香港、美國等國開會,發表論文,
逼迫自己學習,向各國的教授學習學術研究,也學習醫學的新知識。
很多過來人回憶博士班的這幾年,有人三年,有人七年,
都是人生旅途中最辛苦的時候,
通常是家庭、事業還有研究壓力...,蠟燭幾頭燒。
還好一路上有良師益友的幫忙,
尤其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魏正宗教授的提攜,
感謝我的同學,蕭建洲主任的陪伴,還有班上二十幾位同學的支持鼓勵。
從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6日,整整經過三年的奮戰,終於順利取得國內頂尖學府的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所免疫學博士。
這個醫學博士的頭銜是用九百多個辛苦的血汗日子換來的,它代表了一位學者終於證明自己具有獨立研究的能力。
內心除了雀躍、歡喜,更多的是對許多老師的感恩之情。進了博士班後,深受各個老師的照顧,悉心教導如何做學術研究,大幅提升學術研究的技巧與能力。
特別感謝指導教授魏正宗老師在研究過程不斷給予錦龍鼓勵,耐心指導、修正我的研究方向。
一個好的、適當的研究題目有時並非如想像中容易。
在博士班期間,我的研究題目從蕁麻疹、過敏休克到紅斑性狼蒼,每個主題都是我很有興趣的疾病。
幸好魏正宗教授不厭其煩地與我討論每個主題的主、客觀條件因素,終於找到適合深入研究的方向與題目。
此外,博士班期間很幸運地獲得中山醫大公衛所楊浩然教授的鼎力支持,在研究上給予諸多極具建設性的意見。
祝大家博士畢業快樂!
繼續在醫學這條路上,為社會帶來更棒的醫療品質。
到台灣唸醫學院,從台灣女婿到歸化台灣公民的故事
921 大地震二十週年了!
你還記得嗎?
那天晚上,我在成功大學宿舍九樓的上層床鋪,
整理好隔天上課的書包,才躺下去三分鐘,天搖地動!
在地震大國生活的台灣人,從小學的時候開始就必定在學校裡接受過一年好幾次的"防災訓練",而且從孩時開始就經歷過多次中小規模的地震,所以房間突然發生晃動的瞬間就會反應出"是地震吧 ! "。
並且如果真的是地震,他們還會馬上想到"必須打開門"。
可是對於從很少發生地震國家的我言,很難一下子從"物體突然的晃動"反應出"地震"。
"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心生恐慌。
那一瞬間由於害怕無法對應;如果上面有東西掉下來;如果……,
想起來真的很害怕。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經濟水平一直平穩增長。作為一個依靠農業和旅遊業發展的國家,在人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個擁有碧海藍天的清新、熱帶雨林的豐沛以及人文氣息濃厚的國家。
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少有地震、火山、颱風、海嘯等自然災害侵襲的國家。
馬來西亞地處熱帶地區,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是平原,中部則是布滿茂密熱帶雨林的高原。馬來西亞靠近赤道,氣候潮濕炎熱。馬來西亞坐落在太平洋地震區的外面,安全的位置讓它避開了火山及地震的破壞。
我對台灣的印象 :
在台灣有很多豪宅、台灣人很會搭公車搭捷運;台灣不同區域的人有不同的性格;
大部分的台灣人勇敢發聲、大部分的台灣人對政治敏感。
今年是我在台灣生活的第二十年,因為成大醫學院提供我札實的醫學訓練,我非常感恩。
台灣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較馬來西亞來說自由度都很高。。
我覺得台灣是一個寶島,台灣人是幸福的,電視節目充滿著政治、政策新聞,但因為有自由的媒體、有許多有影響力的非官方組織、有敢於發聲的民眾,所以台灣相較於馬來西亞,還是離民主更為接近。
我喜歡台灣,喜歡這個國家。
我相信,
我自豪地說:「我在這個美好的國家接受完整的醫學教育訓練,
在醫學中心接受住院醫師訓練,落地生根,有很體貼的太太,有兩位聰明可愛的女兒,
在彰化的大型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也擔任醫院一級主管,非常滿意!」
文/ 楊樹文
<十年磨一劍的故事>
我在彰化照顧氣喘的兒童,今年邁入第九年。
我們的努力,可以慢慢改善兒童氣喘的照護品質!
《氣喘疾病的推廣》
感謝許守道前輩醫師(醫療奉獻奬個人奬)出席我的演講,給予支持及鼓勵
藥物:口服類固醇,aminophylline, theophylline, 欣流,
吸入類固醇,到生物製劑.....
氣喘的治療計劃
GINA 2019 有不少改變。
有三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1。氣喘患者到急診治療穩定後,當患者離開急診的時候, 不要單獨開立短效氣管擴張劑 SABA.
僅使用高劑量 SABA會增加氣喘急性發作的風險.
據最新的醫學研究指出,每個月用量若超過一瓶 200 次會增加疾病的死亡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4611115300834
2。藥方面,口服類固醇藥物, 使用之後需 4-6 小時才會開始出現效果。如果患者可以用吃的,盡量使用口服方式,如果喘太嚴重,無法吃藥,可以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給予類固醇能避免氣喘再發作
記得,如果使用超過兩周, 需逐漸減量,
如果僅使用3-7天,不需要逐步減量
3。嚴重氣喘患者, 或每周因為氣喘發作而醒來一次以上,
建議先採最高階的治療開始, 包括中量/高劑量 吸入性類固醇, 或低劑量 ICS 吸入性類固醇 + 長效氣管擴張劑LABA。
嚴重型氣喘患者,病人對吸入型類固醇如果效果不佳,考慮生物治製。
結論:
1。GINA 2019 氣喘治療的目標是降低嚴重氣喘發作及死亡的機率, 包括那些被認為是輕微氣喘的患者
2. 氣喘治療指引, 包括如何避免氣喘急性發作, 涵蓋所有不同嚴重程度的氣喘
3. 避免病患在疾病早期形成依賴短效吸人型氣管擴張劑 (SABA)的習慣.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兒童氣喘科主任楊樹文醫師
學童的肺部篩檢及一氧化氮檢測,期望透過篩檢能讓孩童於年幼時對於呼吸疾病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終身氣喘影響健康。
氣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而影響氣喘疾病主要因素之一為外在環境中的過敏原。
彰化縣在北有火力發電,南有六輕的雙重工業污染威脅下,為了給予污染源臨近學童健康照護,
彰化縣衛生局委由專責醫療團隊進入校園,針對3鄉鎮小一、小三及國一學童提供過敏疾病問卷、
肺功能及呼氣一氧化氮檢測,以篩檢出學童潛在氣喘,並經由適當轉介,早期接受治療,
減少學童因氣喘疾病導致的身心危害。
第六十八屆日本過敏協會年會心得報告
文 / 楊樹文
To be Speaker at 68th JSA, Tokyo, Japan.
第68回日本アレルギー学会学術大会
這次大會的主題:
以創新,探索,進化的方法,從過敏疾病的源頭創造未來 (楊醫師翻譯)
Creating the future by looking at the origin of allergies: Innovation, exploration, evolution
It is my greatest honor to be invited to join the prestigious conference in Tokyo, Japan The 68th JAPANESE SOCIETY OF ALLERGOLOGY 2019 Conference. This conference was held in Tokyo, Japan. I do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to Prof. Takao Fujisawa and Prof. Donald Leung comments.
I would also like to show my deep gratitude towards Dr. WANG Jiu Yao (President of TAAACI), Dr. Donald Leung (Chair), and the conference committee for their wonderful comments and kindness.
Donald Y M Leung, PhD, is an allergist and immunologist at National Jewish Health. Dr. Leung serves as Division Head of Pediatric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Prof. Takao Fujisawa (Mie National Hospital, Japan), the president of APAAACI.
這次很榮幸參加日本過敏疾病重量級的會議:第六十八屆日本國際過敏國際會議(JAPANESE SOCIETY OF ALLERGOLOGY 2019)。本次會議在日本東京舉行。十分感謝王志堯教授指定我到這個會議口頭報告。在此也要感謝Takao Fujisawa 理事長(APAAACI理事長及會議座長)、Donald Leung教授 (座長)、以及全體大會委員會的邀請和熱情款待。
In my presentation, I introduced Taiwan big data health care research to Japanese, Korean and Hong Kong friends, especially the importance of real-world health care data of Taiwan. As a doctor in Taiwan, it is my responsibility and honor to promote Taiwan in the international occasions. I truly believe this is a successful academic diplomacy. In addition, I would like to show my gratitude to Prof. Jiu Yao Wang and Prof. James Wei CC for their instructions and supports,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uccess of my presentation.
這次會議上,我特地利用這個機會介紹台灣的大數據研究給日本,韓國、美國的友人認識。相信許多日本、美國、韓國醫師對台灣會有深刻印象。身為台灣的醫師,在難得的國際場合推廣台灣是責無旁貸,我深信這是一個成功的學術外交,也為此感到自豪與驕傲。另外,感謝成大王志堯教授及中山醫大免疫風濕科魏正宗教授主任的一直以來的支持與指導,讓我有機會將台灣的經驗分享給國際友人。
During the 7-minute oral presentation, I was very pleased to share our experience of chronic urticaria. Many pediatricians in the conference showed a great interest in our outcomes of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impact of chronic urticaria on autoimmune diseases.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Japanese doctors and chair who gave me valuable feedback. That was a wonderful academic communication. To be honest, I am the one who has learned most through this conference.
在七分鐘的演說中,我分享我們發現慢性尋麻疹與紅斑狼蒼的研究成果。大會上許多兒科醫生對我們的治療感到極大的興趣。十分感謝這些醫師的寶貴意見,這是一個相當好的學術交流。雖然我是上台報告的醫生,但其實我才是這次會議收穫最大的人。
I had realized the high quality of medicine in Japan, but it was not until last week when I joined the conference that I became aware of the medical advance in Japan. Besides, I was quite surprised with the terrific way the committee held the conference, which reflects their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advances in allergic diseases. I really enjoy the atmosphere of the conference. I congratulate the conference organizers warmly on the success of the conference. I sincerely hope doctors in Japan, Korea, United Kingdom, USA and Taiwan will keep in touch, and I also welcome further discussion on any issue in Pediatrics and rheumatology field in the future.
過去已經耳聞日本的醫療水準很不錯,但直到上週我參加了這個會議,才知道日本在這幾年兒童過敏疾病照顧方面及智慧醫療有相當大的進展。另外,我很欽佩大會的用心,整個會議有聲有色,除了講者主題很吸引人,內容也頗具深度,從精準醫學、個人化醫學、過敏疾病最新的免疫療法。我相當享受整場會議的氣氛,在此恭喜主辦單位此次會議舉辦地如此成功。衷心期盼日本、韓國、英國、美國和台灣的醫生能繼續保持聯繫,未來在兒童過敏疾病及風濕疾病領域的任何問題也隨時歡迎進一步討論。
This is my sixth trip in Japan as well a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of atten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這是我到日本的第六次,也是我參加國際會議以來最難忘的經歷。
Figure. Dr. SU BOON YONG presentation. Topic: Impact of chronic urticaria on SLE.
Figure. Speakers and Chairs.
Section topic: Advances in Asthma Research in Asia-Pacific.
Chairs: Prof. Ruby Pawankar and Prof. Yuji Tohda.
Speakers: Prof. Yuichi Adachi, Prof. Takao Fujisawa, Prof. Jiu-Yao WANG (TAIWAN) and Prof. Yoon-Seok Chang (Korea)
Two important tutors in my research life, Prof. JIU YAO WANG and Prof. James Wei
楊樹文醫師近三年重要的導師:
一、魏正宗教授
魏老師是我中山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的指導教授。
魏老師教我如何診斷及治療免疫風濕疾病,如何以臨床醫師的角度,以台灣的大數據資料,加上嚴謹的世代研究的方法,有深度地展開研究。魏老師是我的偶像,也是我醫學事業的典範。魏老師以美式的教育方式授課,教我如何上台報告,如何回答論文投稿及審稿的問題,如何腳踏實地、積極、科學的方式,作出跟別人不一樣的研究,並鼓勵我積極參與會議,貼海報、口頭發表研究。
二、王志堯教授
“台敏醫學會應可從過敏科醫師的養成及訓練規畫開始,培養種子人才進行長期性的講習及實作,訂定過敏專科評鑑的標準,以為在各大教學醫院成立過敏科為本學會的最大目標。實際上,台敏醫學會已是亞太過敏氣喘免疫學會的成員國及代表學會。過敏性疾病不只在世界,也在亞太地區成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我們台灣過去對過敏性疾病的研究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展望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及區域交流,我們也更需要引領我們下一代的年輕醫師加入我們的行列,在我們構建出來的國際學術性舞台,發熱發光!”
王教授教我如何以兒童過敏免疫科的醫師,以兒童氣喘、兒童異位皮膚炎的兩大主題,深入研究。王教授一直苦口婆心,鼓勵我們這一代的年輕醫師要多走出去,在國際學術性舞台上多發表論文,積極與國外學者討論,發問關鍵的問題。王教授希望我們中生代,為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發熱發光。
Many Japanese, USA, HONG KONG, Korean friends gave me valuable feedback regarding my presentation.
感謝許多日本、美國、香港、韓國朋友的寶貴意見,這是一個相當好的學術交流。
Goodbye, Tokyo.
Meet the expert:
発表者(参加研究室)(発表順(予定))
1.岡 竜也 先生
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主任研究員
2.Vijay R Ramakrishnan 先生
Associate Professor, Director of Rhinology Research, Co-Director CU Skull Base Program,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University of Colorado, USA
3.Taylor Doherty 先生
Associate Professor, Rheumatology, Allergy and Immunology/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4.Richard Beasley 先生
Directo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5.Werner J Pichler 先生
Head of research, ADR-AC GmbH, Switzerland
6.Robert Schleimer 先生
Professor of Medicine; Chief, Division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Medicine/Allergy and Immunolog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USA
7.Mariana Castells 先生
Director of Drug Hypersensitivity and Mastocytosis Center, Rheumatology, Allergy and Immunology,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USA
8.Jan Lötvall 先生
Professor, Senior Consultant, Chairman, Krefting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Sweden
9.Ian Adcock 先生
Professor of Respiratory Cell & Molecular Biology, National Heart & Lung Institut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In conclusion:
This is an awesome and amazing meeting. I met NEJM editor (Gary Wong), JACI editor and many famous professors, researches in allergy diseases.
This meeting provided the topic of onset and prevention of allergy-related diseases, the science behind severe asthma and application to treatment based on mechanis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pitfalls of medical treatment for food allergies. Most importantly, the brain storming amongs ENT, ophthamologist, dermatologist, pulmonologist, pediatrician. Looking forward to joing future collaboration.
結語:
這是一個收獲滿滿,非常棒的會議。 我與NEJM編輯(Gary Wong),JACI編輯和許多著名的教授,能夠與大師見面,當面請教大師。因為只看大師的論文,加上面對面問出關鍵的問題。這種志同道合的氛圍,因此我有很大的感觸。會議結束後,我會持續專研過敏性疾病,把最新的治療帶給我照顧的病人。
這次會議的演講提供了過敏相關疾病的發病和預防,嚴重氣喘背後的科學以及異位皮膚炎的機制,診斷和治療的應用,食物過敏的診斷及治療陷阱。
最重要的是,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內科、胸腔科、兒科醫師在學術上互動的討論。
Reference:
http://www.c-linkage.co.jp/jsa68/outline.html
20190518 秀傳小兒部主辦青少年醫學論壇
為提升青少年親善醫療服務的品質,特舉辦「青少年醫學講座課程,課程包含常見的青少年身體及醫療問題。歡迎關心青少年親善醫療服務的醫師、護理及其他相關從業人員參加此教育訓練課程,了解青少年相關的醫療及就醫問題,並增進解決青少年照護問題的能力,以提供青少年最佳醫療照護。
感謝林峰文副會長、盧孝國副會長、曾崇芳會長、
蔡梓鑫理事長 及黃啟民理事大力支持。
中台科大 林麗鳳老師演講。
主題:社區結盟促進學童健康
摘要:
林麗鳳教授
稱讚彰化縣對於彰化縣氣喘兒童最重視 。
感謝葉局長的領導!
感謝蔡易晉主任的帶領。
感謝醫院同仁、衛生局、診所及各單位,大家同心合力,守護彰化的兒童!
20190518 秀傳小兒部主辦青少年醫學論壇
秀傳小兒部舉辦
「青少年論壇」計劃書
為提升青少年親善醫療服務的品質,特舉辦「青少年醫學講座課程,課程包含常見的青少年身體及醫療問題。歡迎關心青少年親善醫療服務的醫師、護理及其他相關從業人員參加此教育訓練課程,了解青少年相關的醫療及就醫問題,並增進解決青少年照護問題的能力,以提供青少年最佳醫療照護。
二、構想:
(一)在課程上詳談青少年親善就醫服務等青少年問題之專業知識,以實際案例解說,建立正確的判讀概念,
期待提升醫事人員提供青少年親善醫療服務之專業品質。
==========================================================================
感謝楊端青醫師,在百忙之中,抽空為大家拍照。楊醫師帶了專業全幅的相機,為大家留下美麗的照片,感謝您!
楊端青醫師也是學兒童免疫的醫師,目前在傅主任的教導下當fellow ,日後一定是一名優秀的兒童免疫科專科醫師。
秀傳小兒部與彰化縣診所協會合辦的青少年醫學論壇,圓滿結束。
感謝各位前輩醫師的參與。
講師包括兒科醫師、皮膚科醫師及中台科大的林教授。
看到每位前輩都非常努力,敬業,為兒童健康把關。
感謝林峰文副會長、盧孝國副會長、曾崇芳會長、
蔡梓鑫理事長 及黃啟民理事大力支持。
非常生動、專業的演講。
讓兒科醫師更加了解,皮膚科醫師如何看待異位皮膚炎。
而兒童異膚,兒科醫師也可以作得更精緻。
現場送出楊崑德教授的新書,<<打造免疫力防老>>
由中山醫大兒童免疫科廖醫師獲得。
示範如何做膝蓋關節的身體健查。
檢查膝蓋關節是否有積水。
中台科大 林麗鳳老師演講。
主題:社區結盟促進學童健康
摘要:
願意留到最後一分鐘的醫師們。
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
結語 :
1。醫院及診所需雙向互動,互相轉診,互相討論,守護兒童健康。
2。再次感謝林峰文副會長、盧孝國副會長、曾崇芳會長、蔡梓鑫理事長 及黃啟民理事大力支持。
嚴重過敏反應之緊急處置-EpiPen®
過敏免疫中心 主治醫師 楊樹文 醫師
早上六點半,我在彰化縣體育場慢跑。
有一個朋友,他愛好爬山,一邊跑步,一邊喘呼呼的問我 :「我後天要去爬山,遭到遇到虎頭峰攻擊,被蜂螫了,我可以call你?,請你幫我嗎?」
當然,如果楊醫師有隨行,當然沒問題,如果沒有,那就要對嚴重過敏反應的處置有一定的了解。
嚴重過敏反應的症狀:
1. 輕微症狀: 眼皮水腫,蕁麻疹,輕微的呼吸道喘鳴聲,肚子絞痛或嘔吐。
2. 嚴重症狀: 吞嚥困難,呼吸不順,聲音沙啞,呼吸加速並發出喘聲或嘎嘎聲,腹痛,嘔吐,頭暈。再來是缺氧,血壓下降,急性休克,失去知覺。
3. 這時若不再當下緊急處理,對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從小就有嚴重過敏體質,因此出外旅行的時候,身上都備有bosmin(腎上腺素)緊急藥物,在通過海關的時候都很害怕被查,而且使用上比較不方便,要自己抽藥,要備好酒精消毒。
目前台灣已有攜帶型的急救藥----EpiPen®。
這是一種隨身攜帶的筆型注射器,內含有0.3cc的腎上腺素。
那我是不是要準備消毒的紗布或酒精呢?
如果在野外或任何場合,緊急時也顧不得消毒了,即使身穿牛仔褲,也可以像英雄人物007一樣,拿出急救藥,在大腿外側,90度垂直刺入肌肉,可迅速緩解呼吸道症狀,讓心肺功能回復正常。
請問我要準備幾支Epipen?
由於一支只有單一劑量,注射一次就要丟棄了,一般建議準備兩支在身邊,必要時可再注射一次。對於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病史的人,不只自身要熟練使用方式,最好家人或朋友也能知曉急性處理方式,才能在非常時刻不致慌了手腳。
緊急解決了過敏性休克的問題,仍要送至醫院讓專業的醫師仔細的評估身體狀況,給予其他急救用藥,同時觀察4至8小時,注意第二波症狀的發生,
梁孫源主任教我兒童情緒教養的三件事 :
文 / 楊樹文
(以下的心得文,經過梁主任修改,並同意刊登)
我跟梁主任近距離學了一段時間,找空檔跟梁主任門診,仔細聽梁主任的演講,用傳統紙筆寫筆記,回家後再複習。經過長時間向大師學習,加上我自己的整合,與大家分享我學到的三件事。
梁主任是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是一位非常有愛心及專業的醫師。行醫二十幾年來,梁主任對兒童語言發展、動作發展、社會互動或學習能力發展遲緩累積了極其豐富的診斷與治療經驗。
圖: 梁孫源主任到秀傳小兒部演講,會後與大家合照。
左起張日錦醫師、梁孫源主任、楊樹文主任、林劭儒醫師、吳貴華主任、實習生(心理師)。
圖: 梁孫源主任到秀傳小兒部演講早期療育與正向兒童情緒教養
0至6歲兒童發展遲緩盛行率約在6%~8%,而六歲以前是孩子早期療育的關鍵時期,在這時期及早介入,比六歲之後的療育有效許多。
每位父母都是自己孩子的專家 !
兒童發展醫療中心專業人員可以提供父母兒童發展的專業知識來協助父母,在父母跟專業人員的相互配合、共同合作下進行早期療育,可有效促進孩子的發展,達到減緩兒童的發展遲緩或減輕障礙狀況。
重點是 : 建議及早接受專業評估,對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越早開始療育,效果越好。
第一、兒童情緒困難早期診斷,早期團隊治療
如果小孩在語言跟認知上有發展遲緩現象,溝通上有挫折,易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困難,在學校有高比率出現易怒、不參與學校的上課,反應強烈,容易哭鬧。
建議先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循序漸進的誘導、示範。並依孩子需求,接受認知訓練、職能治療、情緒及社會互動訓練或語言治療等早期療育,也可在治療期間和治療師充分討論孩子的狀況,尋求平時介入發方法的建議。
第二、正向教養的角色
正向教養無疑是幫助孩子朝向未來的學習。「但學會正向教養,不代表家庭每天都和樂,孩子不叛逆、甚至成績一路優異,完全不用讓人操心」,
不同階段的孩子,一定會有不同的挑戰。
差別在於,如果父母與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當他們碰到問題時才會願意說出來,做父母的才能從旁守護著孩子。
這與親子的感情存摺有概念很類似。
正向教養的工具幫助成人走進孩子的心、同理孩子,那意味著真正對孩子產生興趣、用好奇的眼光看待他們。」
當孩子能被如此對待,才會對父母建立信任感,
進而才可能把同理與信任的關係擴展到其他的人際關係上,培養出對人信任、關懷與尊重的孩子。
父母要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不過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學習與練習才做得到,但一定是值得的。重點是,父母要講出溫和且堅定的話,需要經過訓練與教育才有這個高超的溝通技巧。
第三、 過動小孩的處方
被醫師診斷過動的孩子,有三大方向一定要注意:
1.積極治療過敏疾病
2. 降低零食的誘惑及接觸
3. 處理情緒問題
過敏性疾病,尤其是過敏性鼻炎與過敏性氣喘,和過動的症狀常常共同存在著。
第一處方 : 間歇性抽動症的孩子會把過敏鼻子或氣管引發的搔癢〝放大〞。
小孩總是覺得痰咳不乾淨,或是鼻子不舒服,所以會不斷的發出怪聲。首先把過敏症控制好,包括減少室內的空氣污染(用空氣清靜機),去除環境過敏原(床單及枕頭套每週換洗),吸入鼻子過敏藥物或氣管保養藥物,以及定時服用醫生開立的過敏藥物。
第二處方 : 拒絕零食及飲料。食品添加物、人工色素及人工保存劑都會讓腦部神經異常放電,而引起間歇性抽動症。
第三處方 : 盡量給予孩子一個包容、接納的環境。
典型情緒所造成的間歇性抽動症狀就是小孩一旦被罵抽動症就發作。孩子的壓力來源,包括學校、家庭、電視媒體。學校的部份的確無法改變,但家庭的和樂氛圍卻是父母可以影響的。
建議父母要沈住氣,平常多肯定、稱讚孩子,這就是所謂的家庭感情存款,
平常要用正面的話語,話語是帶有力量的,
盡量不用負面的言語,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多陪孩子遊戲等等,都是減緩抽動症狀的方法。
在家裡大人與小孩一起玩過度刺激的電腦遊戲,小孩的症狀會加劇。因此建議家長在家庭共同的時間,把手機、平板電腦放一邊,帶著孩子堆積木,畫畫,看輕鬆的繪本。
成大醫學院畢業十三年後的故事
文/楊樹文
距離成大醫學院畢業典禮已經有13年前的事了,
七年醫學院的讀書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
有辛苦的時候,特別是解剖學、病理學、組織學、神經解剖等課程;
有快樂的時候,如醫學生涯課程、德語課、西方藝術等通識課等;
也有非常低潮的時候。
這七年當中,幸好有這些好朋友、好同學一起,鼓勵我,支持我。
特別是感謝成大登山社的學長姐。
大學一年級的那一年,我加入了成大登山社這個社團。利用連假去爬山,見證了台灣山岳的鬼斧神工,以及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面前要謙卑自我。
在登山社裡,我也慢慢學會什麼是承擔責任,開始帶領學弟認識山,也逐漸了解生命的意思,如何在山上渡過七天的生活,如何在海拔三千公尺的地方取水,如何在雪地札營,如何在零下三度,渡過帳蓬被吹破的夜晚。
經過登山社的洗禮,我才深刻體會到台灣的美。
爬山的過程中,每一步腳踩的地方,告訴自己,要踩好,要腳踏實地,要珍惜現在,不要停止前進,可以休息,但也要努力的往前。
醫學院的生活,課業壓力非常的繁重,每當想起與同學一起同甘共苦,考完試後打球,
特別是排球,學長帶我們年輕小伙子去比賽,去觀賽。
一開始打排球的時候,雙手痛的發紅,但練完球,要繼續地唸生物化學,
班上大部分同學也是在社團活動結束後,繼續唸書。
當了兒科醫師十幾年,才發現我自己的個性,
我要多動之後,才可以靜下來做事。
而排球的這個運動,發球,攻擊、防守,可以紓解我身上課業的壓力。
能夠與台灣的菁英,度過醫學院的訓練,非常的感恩。
周末參加勤凱醫師婚宴,又再一次的感動到流淚 (淚水往肚子裡流,不能讓別人知道)。
因著工作的忙碌,我錯失很多次同學會的機會,這一次勤凱的婚宴在中部,排除萬難也要參加。
看著大學同學的小孩,都非常可愛。
新手父母帶著預先準備的香蕉、稀飯,再加上高科技的奶瓶,剪刀。
我個人的育兒經歷,歷歷在目。
跟同學聊天,彼此加油打氣之後,
正所謂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拍了好幾張不同姿勢的大合照,依依不捨地離開。
下次同學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