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兒科醫師,也是兩位女兒的爸爸。
在兒科將近十年的職業生涯,覺得這一份工作非常特別,感謝上帝帶領我到兒科的舞台。
因為女兒有過敏的疾病,因此我積極投入過敏的領域。
在看診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問題
「醫師,請問哪一種益生菌最好 ?」
「醫生,要不要喝水解蛋白配方奶呀? 要喝到幾歲? 」
「需要買綜合維他命嗎? 」
「維他命D 要如何補充,可以喝大骨湯嗎? 」
我最有興趣,就是想找出一些嬰幼兒的營養與過敏的關係。
食物是造成後天性過敏的主因。
食物引起的過敏,在新生兒的發生率大約是2-6%。
通常是以牛乳蛋白的嬰兒配方奶粉引起最為常見。
一般正常的胃腸道應該要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抵擋外來的蛋白質入侵,
例如:消化液的分解力、完整的粘膜及粘液層的保護以及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來中和外來的抗原。
然而嬰兒的胃腸道發育尚未成熟,消化液分泌較不足,免疫球蛋白分泌極低,再加上嬰兒期的胃腸道黏膜對完整蛋白質的通透性比成人大腸壁穿透性較高,這些因素造成愈早接觸牛奶蛋白愈容易過敏。
因此在嬰兒時期發生過敏性胃腸炎的機會會比成人更為普遍。
一般認為,蛋白質水解到分子量小於1000個道爾頓(Dalton)就不太會成為過敏原,
完全水解配方就是指奶中的蛋白質~99%都被水解到小於1000個道爾頓。
水解程度介於其中的就叫部分水解配方。水解蛋白嬰兒奶粉主要的原理是將牛乳蛋白經過水解(hydrolysis)或超濾法(ultrafiltration)的處理,使達到降低引起過敏免疫的反應。
水解蛋白嬰兒奶粉有兩種:一種是部分的水解蛋白嬰兒奶粉(partial protein hydrolysate formulas):
蛋白質水解後其蛋白的分子量大於3500道耳頓(3.5KDa)稱之,適用於預防高發生率的嬰兒。
台大醫院副院長江伯倫醫師表示,免疫學的研究發現,
通常經由注射會引起免疫反應的抗原經由口服的方式反而會誘發抗原的不反應性,
這樣的免疫反應稱為口服耐受性(oral tolerance)。
目前有關口服耐受性的機轉基本上包括如誘發抗原特異性 T 細胞的細胞凋亡,或是誘發出所謂的調節性 T 細胞(regulatory T cells)來抑制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
維生素D的補充:純餵母乳有引起維生素D缺乏與佝僂症(rickets)的報告,為了維持嬰兒血清中維他命D的濃度,
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
使用配方奶的兒童,如果每日進食少於1,000毫升加強維生素D的配方奶或奶粉,
需要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維生素D 的其他來源,
例如加強維生素D的食物,可計入400 IU的每日最低攝取量之中。
結論:
1。如果幼兒在出生兩個月有異位性皮膚炎,建議以部分的水解蛋白嬰兒奶粉,兒童過敏專科醫師。
2。如果嬰幼兒被兒童過敏科醫師診斷為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建議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