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的故事
有一位3個月大的女嬰「小亮」,因為臉上紅通通,四肢、身體也都紅腫搔癢,常常自己抓到流血。媽媽早上起床,看到床上滿是血跡更是嚇一大跳,心疼得趕緊帶亮亮到楊醫師門診,經過詳細的檢查,診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彰化秀傳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醫師楊樹文說,亮亮就診時,手肘、雙腳、脖子紅腫特別嚴重,皮膚炎面積超過50%,因年紀太小,僅3個月大,除給予較低劑量類固醇藥膏,再搭配藥水與乳液保養,經過3個月治療已經大大改善。
亮亮今天在媽媽懷裡笑開懷,媽媽說,雖然還有部分沒有完全痊癒,但已經不會再抓得滿身血。
楊樹文說,異位性皮膚炎為慢性、復發率高、高度搔癢的皮膚炎疾病,跟基因遺傳與環境有關,有40%會出現食物過敏,引發氣喘的過敏原如塵螨、動物皮屑、黴菌等也會誘發皮膚炎惡化。
楊樹文表示,兒童異位性皮膚炎台灣盛行率約8%到10%,有85%會在5歲之前發病,因皮膚乾燥、易受刺激,會產生皮屑,醫師建議,洗澡時不能用避免化學性清潔劑、洗澡水不可太熱,擦乾時毛巾輕拍、不能用力擦,也建議小朋友有皮膚出現紅腫、搔癢、摸起來有粗造感,就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建議就診治療。(鄧惠珍╱彰化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922/69670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