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3歲的女童小芬在去年6月時,一大早睡起來右腳膝蓋莫名腫大,比前一天腫了1.3倍,讓媽媽十分擔心,以為是運動傷害,趕緊到國術館治療,但過了兩個禮拜,情況沒改善。轉到大醫院檢查,發現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經過半年治療,終於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如果疼痛超過6周,就應該特別注意,提早檢查與治療,避免小孩成長受到影響,出現長短腳、脊髓側彎等後遺症。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楊樹文醫師指出,小芬是罹患了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之一。主要發作於16歲之下的孩童,發生率約為10萬分5,尤其是好發在4歲以下或是12歲到14歲之間。楊樹文說,發病原因主要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關節滑液膜因慢性發炎導致出現紅、腫、熱、痛及關節活動度受限制。病灶多出現在膝關節、機率約6成,其次是腳踝、手腕與手指關節。台灣每年約新增100多名案例,如果不能早期治療,常會導致關節永久變形、長短腳,甚至造成終身殘廢。小芬媽媽說,去年6月一大早小芬起床就喊腳痛痛,右腳膝蓋無法伸直,腫大、疼痛,抱下床後還無法站立。活潑的小芬變得不喜歡動,走路還一跛一跛的。一開始以為是運動傷害,膝蓋扭傷,接受傳統療法治療2周還是沒改善,轉到大醫院檢查一開始還以為是血液腫瘤疾病,擔心到無法入睡,經過半年的連續檢查,最後才確診是關節炎。現在小芬已經恢復正常,活潑好動的她可以騎著心愛的腳踏車四處遊玩,讓媽媽十分開心。(詹智淵╱彰化報導)

小芬右腳無法伸直。翻攝照片

楊樹文醫師檢查右膝。詹智淵攝

小芬右膝已恢復正常。詹智淵攝

小芬可以開心騎車了。詹智淵攝

洗分已經可以開心跑步。詹智淵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