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結合臨床  病人照顧、學術研究、體能考驗及友情合一  的概念。

 

三天的風濕病研討會,我學到了很多。

1. 首先,來自美國 Texas, Houston Institute for Clinical Research Prof Frank Wellborne

主講成人的類風濕關節炎。

這一堂英語演講,我聽懂了八成。

因為老師很強,用最簡化的英語表達,果然是高手中的高手。

 

2. 陳一銘醫師,教我如何調整藥物,在最合適的時間點減藥。

(最重要的是看到典範,如何用英語演講四十分鐘) 

 

3. 賴國隆醫師,教我如何以軟組織超音波,早期診斷風濕疾病。

4. 陳信華醫師,孕婦vs. 生物製劑。

這是我最有興趣的題目。

不只在醫院遇到,教會也會遇到這個複雜的問題。

不孕症(與風濕病奮斗),及懷孕的婦女的案例。

 

咦,你不是兒科醫師嗎? 怎麼要學這個呢?

是的,我是一名兒科醫師,我必需去了解哺乳的媽媽,如何與這些藥物共存,如何以實證醫學的知識,

去把這些藥物的恐懼降到最低,而以最好的方式,用最好的藥物。

有些藥會導致自然流產,而有些藥導致畸胎。(一般健康的孕婦,自然流產的機率是15%,畸胎是2-3%)

5. 曾智偉醫師,

雖然目前是V1, 但是有逼近 V5 的功力,

不管是超音波的診斷,臨床的討論專業知識,都是我的典範。

曾醫師還對 Adult Immunodeficiency 有很大的興趣,相信以後有機會一起合作。

 

 

第二個有趣的地方,是路跑。

關節炎的病人,我都會規勸病人一定要做運動,不管是伸展操,游泳、…都可以

只要關節狀況穩定,一定要動。

有人說過,"活動" 這兩個字,就是活著就是要動。

 

_MG_6233.JPG

早上五點半,大家已準備就緒。面對這長達5.5km的路跑。

 

 

12472298_1164833596863225_4382655211767463163_n.jpg

 

12931154_1164833470196571_518866158898957646_n.jpg

終於抵達終點。

三十五歲,第一次路跑,有點累,因為前一天晚上睡不著,早上五點從家裡出發。

充滿著興奮、又有點恐懼,怕沒有完賽。

 

12963701_1164833713529880_2808754071126555262_n.jpg

 

12998704_1164833346863250_3105399420358883229_n.jpg

 

 

IMG_6994.JPG

 

學術研討會開始了。

 

IMG_6964.JPG

兩位勞苦功高的助理。準備了很棒的場地。

 

IMG_6965.JPG

IMG_6967.JPG

IMG_6968.JPG

 

秀傳體系黃明和總裁,代表體系歡迎大家蒞臨。

在同一個時段 IRCAD ,微創中心有十幾位國外的外科醫師,進行live demo 的手術教學。

這一切訓練,就是為了亞洲的外科醫師而辦的。

 

IMG_6970.JPG

 

由成功大學醫學院臨醫所,兒科教授,謝奇璋醫師演講。

題目: 突變基因導致的自體免疫疾病。

 

有一位五個月大小孩,因為持續腹瀉,皮膚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找了好多位醫師診治,但未找出原因。

在基因的檢查下,最後診斷為  IPEX syndrome 

Immune 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 enteropathy, X-linked (IPEX) syndrom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autoimmune disorders in affected individuals. Autoimmune disorders occur when the immune system malfunctions and attacks the body's own tissues and organs.

 

Although IPEX syndrome can affect many different areas of the body, autoimmune disorders involving the intestines, skin, and hormone-producing (endocrine) glands occur most often. Most patients with IPEX syndrome are males, and the disease can be life-threatening in early childhood.

 

IMG_6971.JPG

 

 

IMG_6974.JPG

IMG_6975.JPG

IMG_6976.JPG

IMG_6977.JPG

 

IMG_6980.JPG

IMG_6981.JPG

IMG_6982.JPG

 

有一位講者的題目非常吸引我,就是許博士的研發「擬人化小鼠」。

 

IMG_6983.JPG

 

 

IMG_6984.JPG

 

實驗室裡的白老鼠也分等級,國衛院研發「擬人化小鼠」,透過人類血球幹細胞移植,老鼠具有人類免疫細胞及免疫系統,有助於新藥開發、臨床檢驗,每隻成本超過一萬元,普通白老鼠僅約200元。

國衛院今天在台灣生技月發表成果,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許素菁表示,以人類血球幹細胞培育擬人化小鼠,早已成為醫學研究與藥物開發的重要平台,國衛院成功培育擬人化小鼠,提高國內生技產業研究水準。

許素菁指出,研發新藥需以老鼠做動物試驗,但一般老鼠抗體跟人類不完全相同,影響研究的精準度;以癌症標靶藥物為例,受測老鼠就無法真正反應出藥物對於人類免疫力的影響。

國衛院研究團隊將人類血球幹細胞的再生技術,運用在免疫不全的小鼠身上,重建人類細胞或組織的有效環境,來建立可模擬人類免疫系統的動物模型,被培育的小鼠被稱為「擬人化小鼠」。

許素菁說,免疫不全的小鼠出生四周後施打人類血球幹細胞,到八周大時再接受基因檢測,如果體內已出現人類免疫細胞及免疫系統,到12周時就可用在藥物實驗及臨床檢驗。

相較於一般白老鼠,擬人化小鼠身價不凡。許素菁表示,一般實驗用的白老鼠每隻成本僅約200元,免疫缺陷鼠要1500元,美國生技培育的擬人化小鼠每隻售價則要1000美元。


許素菁說,國衛院擬人化小鼠僅約美國的三分之一,未來將以此作為人類抗體製造平台,發展人類抗體、開發抗體藥物,用來治療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

IMG_6985.JPG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許素菁表示,「擬人化小鼠」在國內外都是重要的醫學研究與藥物開發的平台,她的研究團隊更已成功地利用人類CD34+、CD133+血球幹細胞體外擴增系統來建立能表達人類T細胞、B細胞與其他血球細胞的擬人化小鼠模型

 

結語:

1。這是一場結合臨床病人照顧、學術研究、體能考驗及友情合一  的活動。

2。照顧自己的健康,才能照顧到病人的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