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楊樹文 (YONG),畢業於成功大學醫學院,並開始兒科醫師的生涯。見證新生兒的生命誕生的第一現場,近距離觀察新生命的百態。 專業兒童醫療+資訊+科技 = 更健康的未來

目前分類:醫學教育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徐瑜亭老師課程會後心得分享

文 / 楊樹文

unnamed (9).jpg

unnamed (10).jpg

unnamed (11).jpg

介紹徐老師從心認識孩子的情緒簡報.jpg

 

這是一場結合兒童醫療、兒童情緒、成人情緒以及兒童腦科學的演講。

 

主講人徐瑜亭老師,是台灣有名的情緒教學、親子教養、台中市學校系統巡迴職能治療師。

徐老師在這個演講裡不藏私地告訴我們她十年多來專業訓練及個人親身的經驗,每位與會者收穫滿滿。

 

「在兒童療育、兒童教育超過十年的經驗,直到海寶與小寶出生後我才真正從心體驗媽媽的甜蜜與辛酸,在與家長諮詢時更能同理媽媽遭遇的教養問題,所以我最大的快樂來源就是利用自己的兒童發展、早期教育、兒童教養、感覺統合、職能治療專業背景幫助爸媽解決教養問題。」

 

其中,我最大的收穫是徐老師提出的課後作業,

題目 : 「你希望孩子用什麼方式生氣 ? 」

 

情緒不是由別人管,而是由自己管!

 

這句話很有深度,我是活到了三十七歲的人生季節,才逐漸了然與心。

換句話說,我三十七歲才慢慢變成一個「成人」。

 

所有的情緒引導最終都是希望孩子建立自己管控情緒的能力。

家長及老師應該隨時提醒孩子自己建立幾個面對情緒的方法,或在情緒當下,引導孩子思考之前的策略,才能真正發展出成熟的情緒管理能力。

 

大腦有一項厲害的功能,就是「情緒調節」功能,大腦可以利用注意力的重分配、轉移、調整反應方式達到情緒轉移,強化理性決策的能力

 

unnamed (9).jpg

兒童腦科權威張通銘醫師也與大家分享,利用大腦三歲前仍持續髓鞘化的黃金時期,啟動右腦思維,透過胼胝體,共同協調運轉左腦,平衡兒童的情緒發展。胼胝體(拉丁語:Corpus callosum)是哺乳動物大腦的一個重要白質帶。它連接大腦的左右兩個半球。胼胝體是大腦最大的白質帶,其中約包含2-2.5億個神經纖維。

 

父母的身教言教必需並重。正所謂知易行難,有的時候家長的理智線亂了套,就會提高聲量八度,最後親子關係變得異常緊張。

 

身為地球人的我,我試著轉移自己當下的情緒,在情緒高張的時候,我會去洗把臉,把自己關在廁所一分鐘,沈澱一下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好好溝通。

 

而徐老師教大家如何面對小孩的情緒處理,應該要常常與孩子討論。

 

「哥哥(小明) 正完成了一座積木城堡的時候,

弟弟(小奇)很好奇地走過來,不經意地,手碰到哥哥剛組好的城堡,結果城堡倒了 !

 

當下小明馬上尖叫大哭了起來。小奇也很無奈地旁邊,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媽媽正在努力地縫三天後要上學製服的學號,爸爸認真地洗碗。這時候大人該如何化解兩個小孩的爭吵呢 ?

 

要幫助孩子情緒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跟孩子討論及幫助思考,可以這樣引導:

「小明為什麼會哭啊?」

「你覺得小奇為什麼會_____?」、

「換作是你,你也會尖叫大哭嗎?」、

「那你那個時候會怎麼辦啊?」。

 

讓孩子學會感受並充分討論是情緒教育的重要關鍵,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內化,增加更多問題解決能力。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全盤接受,但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表達想法,但也要懂得尊重別人。這樣的處理方式,至少不會造成雙方劍拔弩張,也能平息孩子的「反抗心」,讓孩子知道事情可以透過公開說明,找出折衷的方式解決。

 

感謝徐老師帶來很棒的教學,這是一場有深度、高度專業、且親身經驗的分享。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感動的一封信。

來自實習護生的回饋。教學是一種特權,也可以影響學生一輩子。

 

沒有照片,只有充滿溫暖的語句。

 

============================================================

 

許惠程:我覺得很高興能讓楊部長為我們上課,過敏是我們生活中最常出現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疾病,也因為有這堂課讓我更加了解如何應對此疾病,如何去判讀此疾病的數值,在過程中同學們也很踴躍的發問,更加以分析與思考,不同的角度看待的東西也不一樣,謝謝楊部長給予這一次的教學經驗,受益良多。

 

林新榆:實習了五站,第一次有機會讓醫師幫我們上課,在楊部長上課之前,我們要先做足功課,提出做功課途中遇到的疑問。上課當天,醫師一一為我們提出的問題做解答,解答後再給我們一個問題相關的回家作業,就這樣一來一往的討論,不只是教學,更是互相砥礪,相互進步的好機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學習經驗。

 

謝嘉心:與楊醫師開上課(其實是個討論會)是很特別的經驗,很少有醫師談話時像朋友一樣的,也邀請我們參加彰基兒童醫院小兒部主任所演講常見兒童的血液腫瘤雖然不懂之處有很多,但第一次參與醫師們的會議感到很新奇,然而也在楊醫師的部落格上獲取新知識收穫很多,謝謝楊醫師!

 

簡巧雯:實習到現在,第一次有醫師特地幫實習生上課,也感謝楊部長的課程,他讓我們自己去了解有關異位性皮膚炎的學理,也讓我們提出相關問題詢問,在遇到較新的議題時,會依他所了解的方面回答,並提出我們可以去深入探討的問題後,再次上課討論,覺得就如同老師所說的,我們是在互相學習,雖然我們從楊醫師那學習到的知識比較多。

 

白佩仙:實習這麼多站,這是第一次有醫師幫我們上課,很感謝楊部長願意抽時間幫我們上課,我朋友也有異位性皮膚炎,從他身上我大概了解一些有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學理及用藥,但藉由楊部長幫我們上課,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過程中,同學們也都很踴躍的提出問題,部長也都一一的為我們解答,也會丟出問題讓我們回去做功課,下次再做討論,我們從楊部長身上學到很多,真的很感謝楊醫師。

 

黃詩涵:第一次在實習時碰到有醫師幫我們上課,與我們教學疾病的治療,在上課前我們也有先對疾病做功課,也準備了問題提問,在提問後醫師也會反問我們相關的問題,這樣互相來往的上課經驗,讓我們對於過敏性疾病及疾病的新知有更多的認識與收穫。

 

林羽晴:這次和楊醫師討論異位性皮膚炎是很特別的經驗,在其他單位實習沒有遇過類似的經驗,而在這次上課前都不曾聽過漂白水泡澡及濕敷療法,多學了一些東西,楊醫師也將自體血清說明得讓我們都能聽得懂,還有我前陣子覺得滿有趣的丹羽療法,但網路上看到的資料都是別人的經驗分享,很開心有這個機會能讓我在這次的討論中提出,可以了解專業人士對於丹羽療法的一些看法。

 

 

丹羽療法

位於日本四國土佐清水市的土佐清水病院。

丹羽韌負(院長)著作:正確認識異位性皮膚炎

 抗癌新革命純天然SOD製劑的奇效

 避免因活性氧而死亡的飲食學

 

土佐清水病院中文網頁:

http://tosashimizu-hospital.com/publics/index/156/

丹羽療法臉書分享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58517260937064/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SCE 師資培訓工作坊

37869719_10157658195534972_3176604850603425792_n.jpg

37881335_10157658195474972_5891780804589125632_n.jpg

37902414_10157658195499972_5710147389260562432_n.jpg

37905953_10157658195509972_7054264005908496384_n.jpg

37907163_10157658962144972_1238927812392386560_n.jpg

 

床醫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從做中學,並跟隨典範學習。以往我國畢業後臨床教育,係採取直接實施專科醫師訓練及細專科醫師訓練方式;現在要推展全人照護之醫師訓練制度時,即面臨執行臨床一般醫學訓練教學之師資嚴重匱乏,並且缺乏合宜之臨床教學環境的問題,自102學年度起,教育部配合整體醫學教育潮流及一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的推動,修正醫學系修業年限從7年改為6年,並搭配未來畢業後二年期PGY訓練,故仍需續繼培育一般醫學臨床教學師資,以因應二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所需臨床教學師資。

 

37924356_10157658962099972_4681744382498439168_n.jpg

 

37926758_10157661686064972_2127915948798115840_n.jpg

「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評估方法之標準作業模式(包含測驗場地、考題建構、標準化病人、評分表制定原則等),推動建立臨床技能評估模式,為配合考選部訂於102年起,將通過臨床技能評估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納入醫師考試分試考試第二階段之應考資格,衛福部己於100923日修正發布醫師法施行細則第1-1條,其中第2項規定,國內醫學系或中醫學系選醫學系雙主修10181日以後畢業、外國學歷畢業生經選配分發於10211日始能完成臨床實作訓練者,其應醫師考試資格中有關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考評,應通過臨床技能評估測驗(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以下簡稱OSCE)。長期目標將OSCE列為醫師第二階段考試之應考科目,以測驗學生臨床實作能力。
 

 

38001561_10157658962074972_3625513075739721728_n.jpg

醫學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臨床醫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從做中學,並跟隨典範學習。

感謝陳祖裕教授及王竹賢主仼的教學。

我們一起努力打拼!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717 秀傳兒科邀請陸爸爸到兒科病房說演故事

37579448_2414297211937746_3811594256120807424_o.jpg

37590457_2414297638604370_4069914763491016704_o.jpg

37598938_2414297645271036_3651714583858511872_o.jpg

37600727_2414297805271020_2577004734359535616_o.jpg

37638109_2414297141937753_4130148621800701952_n.jpg

37669756_2414297845271016_7858519807728025600_o.jpg

37671772_2414296785271122_4075930281800892416_n.jpg

37702456_2414297665271034_4508863904360693760_n.jpg

以下內容摘錄自陸爸爸的臉書

【秀傳兒科.最美的笑容】陸爸爸與「彰化/秀傳兒科病房」
陸爸爸來到「彰化秀傳紀念醫院/5樓兒科病房」說演故事,

一開始每位孩子臉上有著一種淡淡的陌生表情;

但漸漸在聽故事中嶄露笑容並熱情回應,

我深知每位孩子正勇敢地在對抗身體上的病痛,需要的除了專業醫療外,或許〝打開心房的笑〞也是另一種自然的療癒,

 

尤其我身為三寶爸,更能體會在一旁陪同的家長心情,陸爸爸:「當孩子笑了、大人流淚了、於是我懂了!」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兒科部主任/楊樹文醫師」

全程陪同孩子一起聽故事,亦像個孩子似的融入故事情節中,

在陸爸爸的心目中,楊醫師是一位擁有童心關懷的兒科主任與好爸爸,

同時當天也特別邀請了幾位實習護理師共同參與,共同分享說演故事在兒科病房的經驗談,

 

後來也與楊主任一起喝咖啡聊著,我們雖然在不同領域的專業上努力;但都在為孩子的〝童心、童夢、童樂〞努力,

看到楊醫師在活動後發表的幾篇活動記錄,都讓我非常的感動,並感謝您們的支持,陸爸爸會堅持用說演故事為更多需要故事的孩子創造歡笑。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707 中區兒免會議

unnamed (5).jpg

36698226_10157594986549972_5337249171751567360_n.jpg

 

unnamed (1).jpg

這個病例相當困難。病人主訴視力模糊。最後診斷為Optic neurits。

林教授有教大家幾點:

1。Mycoplasma infection 也會有類似ADEM的症狀,尤其在學齡的小孩,但大部分發病一年後會完全恢復。

2。日本腦炎病毒也會導致,可以看疫苗救濟的案例

3。Multiple sclerosis 是會復發的,如果疾病不斷復發,要考慮這個病。

 

The following autoimmune conditions often are associated with optic neuritis:

  • Multiple sclerosis. 

  • Neuromyelitis optica. 

Other factors that have been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 neuritis include:

  • Infections. Bacterial infections, including Lyme disease, cat-scratch fever and syphilis, or viruses, such as measles, mumps and herpes, can cause optic neuritis.
  • Other diseases. Diseases such as sarcoidosis and lupus can cause recurrent optic neuritis.

----------------------------------------------------------------------------------------------------------------------------------------------------------

Case 3: 12 years old boy, admitted due to SOB  and pale looking

Final diagnosis: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治療可以用MMF, Check serology titer, 

or try Rituximab (記得加上methylprednisolone, due to serum sickness and complication of hypotension)

 

Case 4. A male patient final diagnosed as SLE, with initial presentation with eyelid edema

Keypoint: 注意1. Heart, myocardium, conducting system, pericardium,  2. Renal  3. Hematology

治療的重點 : 1。大部分SLE  病人,用了類固醇,C3/ C4 會上昇 

2。治療期間用 Anti-Sm, Anti- RNP follow up 

3. Titrate steroid, use MMF

 

 

unnamed (2).jpg

魏主任演講,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 

如何治療,如何皮膚保養…

中醫有不錯的泡浴的材料,西醫也可以用漂白水,

加上皮膚保濕,外用藥物,才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重點。

 

 

unnamed (3).jpg

unnamed (4).jpg

unnamed (5).jpg

unnamed (6).jpg

我報告過敏休克診斷及治療

https://noallergy.pixnet.net/…/post/361172903-食物依賴運動誘發的過敏性休克(fdeia)

過敏性休克, 不只在醫院發生,也會在山上、體育場、家𥚃

 

 

 

unnamed (7).jpg

 

學習的過程,需要忍耐、等候及磨練。

老師肯給學生機會,就是代表老師看的起你。

 

不要想逃避老師給的機會了。

我從 case report, review article寫起,一直到目前我專心寫 original article,都有學習的曲線。

我又變成老師,指導住院醫師,甚至是專科護理師寫病例報告,投稿到SCI的雜志。

 

每一個過程,都必需經歷過孤獨寂寞、無力感的時候,

這個時候不要輕易說,我不行,不可能。

 

遇到困難,我就會去找高手請教

 

經過一番的談話,我又再次充滿力量。又跨過了一個困難的關。因此,每一次遇到困難,可以先把問題寫下來,再找大師兄詢問。

自己再反覆思考,繼續往前走。

unnamed (8).jpg

 

感謝攝影師的大作。這張表情有點怪,應該是在回答問題。

 

感謝各位前輩的指導。

 

unnamed.jpg

 

連最資深的前輩,林教授都親自報告,病例報告

我們年輕一代的,更加謙卑,必需更加努力學習。

 

林教授這一次教大家如何去診斷先天免疫缺乏,

如果疑似先天免疫缺乏,不能施打卡介苗,如果遇到

我把新生兒篩檢中心的衛教資料整理如下,大部分內容來自以下的網頁

https://www.cfoh.org.tw/item14.html

============================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為一群罕見的先天性遺傳疾病,是由於免疫系統中T細胞的數目低下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的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因為缺乏免疫功能而導致細菌、病毒及黴菌的嚴重重複性感染,亦可以慢性腹瀉或生長遲緩來表現,若未加以治療,多數會在出生後一年內死亡。病人因不能和外界接觸,需生活於無菌艙中,因此又稱為泡泡寶寶。由於患嬰在剛出生時沒有明顯徵兆,故利用早期篩檢以進行確認和治療是相當重要的。自2010年起,美國已將此項疾病 列入新生兒篩檢疾病名單。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患者症狀

嬰兒多在3-6個月大時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為:
1. 生長遲緩。
2. 嚴重重複性的細菌、病毒、黴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慢性中耳炎、鼻竇炎、皮膚感染、口腔黏膜感染等最常見,嚴重會導致全身性黴菌感染。
3. 皮膚黏膜嚴重損害會導致剝落性皮膚炎、皮膚紅疹、舌黏膜的深部潰瘍。
4. 長期慢性腹瀉,嚴重時可引起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5. 在台灣地區有感染非典型結核菌或卡氏肺囊蟲的案例。
6. 自身免疫疾病、過敏性疾病、血液系統異常或淋巴系統腫瘤。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的發生率為何?

粗估國內患者的發生率約為1/ 76,000

==> 如果遇到,先隔離病人,有幾個疫苗不能施打如MMR,口服的輪狀疫苗

要注意CMV 感染。

治療注意事項 : 1。可用免疫球蛋白 2。骨髓移植或臍帶血幹細胞移植

 

如何治療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

目前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
‧「症狀治療」
‧「骨髓移植或臍帶血幹細胞移植」
‧「酵素補充療法」(只適用於Adenosine deaminase缺乏的病患)
‧「基因治療」


若能早期診斷,並盡早接受HLA相合的骨髓移植或是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則成功機率極大。

若能在3個月大前給予骨髓移植,則超過95%以上患者可以存活,但若在3個月後才做移植,則只有低於70%的患者可以長期存活。

 

 

36698226_10157594986549972_5337249171751567360_n.jpg

坐在前排的老師, 都是我學習的對象。

這一種用心、敬業、謹慎行醫的態度,更是我所渴望的。

unnamed (5).jpg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摘自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12273

 

成人保護自己 該接種哪些疫苗?

 

 

 

http://news.ltn.com.tw/assets/images/all/print.svg


 

2018-06-28

文/楊樹文

最近有多位親友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疼痛難熬,直說早知道有疫苗可打,就可以免受苦了;日前有一位媽媽帶小朋友來打疫苗,她問:「我家小明今天要打日本腦炎疫苗,請問,我現在懷孕27週了,可以打百日咳疫苗嗎?」我不禁聯想到前陣子民眾搶著打麻疹疫苗,導致麻疹疫苗缺貨的情形。到底成人需要打什麼疫苗保護自己呢?以下建議成人應接種的疫苗。

20歲到50歲:

流感疫苗:每年打一劑。

破傷風疫苗:每10年打一劑。

麻疹疫苗(MMR):如果不想抽血驗抗體濃度,就直接打一劑,粗估可以再保護20年。打完1個月內不要懷孕。

日本腦炎疫苗(IMOJEV):直接打一劑,粗估也可以再支撐20年。

水痘疫苗與A型肝炎疫苗:這兩種疫苗還是建議先抽個血,確定一下以前有沒有得過,或看看身上有沒有抗體存在,再決定打或不打。因為如果以前沒得過,這兩種疫苗都要接種兩劑才有效,水痘疫苗相隔1個月以上,A型肝炎疫苗相隔半年。

50歲以上:

流感疫苗:每年打一劑。

破傷風疫苗:每10年打一劑。

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型13價):65歲以上,一劑搞定。

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成年人可考慮自費接種。明年起,另有新型帶狀疱疹疫苗可供選擇,但要打兩劑,間隔26個月。

孕婦施打百日咳 也能護胎兒

孕婦可以施打的疫苗主要為百日咳及流感疫苗。由於產婦肩負著照顧孩子的責任,雖然成人得了百日咳會自行痊癒,但容易傳染給新生兒,所以會建議孕期中施打一劑百日咳追補疫苗。

而且百日咳疫苗除了能夠保護孕婦之外,也有文獻證實抗體能夠藉由臍帶胎盤傳送給胎兒,讓胎兒在剛出生的前2-6個月也能同時被動從孕婦的胎盤臍帶擁有抗體而受到保護。

要注意的是,孕期中必須避免施打德國麻疹疫苗,因為它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若產檢時,驗到孕婦沒有德國麻疹的抗體,必須等到孩子出生後才能夠施打。若德國麻疹沒有抗體,建議少出入公共場所,或戴口罩會對自己比較有保障。

(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醫師)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653583_10157476031029972_5186232413612670976_n.jpg

2018第一次台灣胎幼兒期防治成人疾病研討會 
時間地點如下: 
時間:107年05月26日(星期六)下午 14:30—17:30 
地點:彰化秀傳醫院總院院一樓放射科會議室(彰化市中山路一段五四二號)

主辦單位: 台灣胎幼兒期防治成人疾病學會(DOHaD)、秀傳醫院

 

33489052_2125285504151753_307295834762903552_n.jpg

33498909_2125223854157918_4776245444105732096_n.jpg

33520806_2125285434151760_967763823798779904_n.jpg

 

蔡易晉主任、孫昭玲教授演講:環境污染(pm2.5; NOx;PAH等)影響兒童氣喘、成人肺氣腫!

 

 

楊崑德理事長告訴我們, 這個胎幼兒期防治成人疾病的議題,在AI的時代顯得更重要和實驗方案,

特色是空氣品質和食物的使用於健康...請大家支持開發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和飲食改變!

 

 

33577261_2125223857491251_4562024806232358912_n.jpg

33591853_2125285437485093_831945829638995968_n.jpg

33609034_2125285510818419_5259917344989249536_n.jpg

33653583_10157476031029972_5186232413612670976_n.jpg

33657186_2125223840824586_3577880853339963392_n (1).jpg

33657186_2125223840824586_3577880853339963392_n.jpg

33662557_2125285577485079_5867489685038694400_n.jpg

33706095_2125285647485072_255005445452726272_n.jpg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8/3/23 師培課程心得

彰化秀傳師培中心主任 楊樹文醫師

29512805_1869677956384027_7390231528572844582_n.jpg

 

孫一峰院長及夫人陳文惠部長,兩位很成功的醫師,對醫學教育充滿著熱情的醫師。

這種充滿樂趣及魅力的個人演講,將演講技巧與教學結合,成功獲得滿堂彩!

早上的課程,主要是微翻轉醫學教育及遊戲式學習。

 

29472698_1714074745297871_5368103284285266560_n.jpg

29497090_1714074638631215_1562413237723770044_n.jpg

29497476_1714074521964560_8319928226370186071_n.jpg

29511835_1714074591964553_3127207657870521669_n.jpg

 

現在的學生,每天面對繁忙的課業、緊繃的升學壓力,

在醫院辦醫學教育活動是非常有挑戰性的。每一位學員都很忙,因此,我們安排的老師都是一棒的。在學習過程中,學員充滿焦慮與不安,原本就不易被喚起與維持的動機,就這樣不斷地被削弱。學習時若能適時注入遊戲,配合引導、給予表現機會,將能激發孩子無限的潛能與素養。

像今天的歷史事件的卡片學習法,每一位學員很積極參與。

 

29497328_1714196248619054_1105251731630132201_n.jpg

29511696_1869677953050694_7781531700397782926_n.jpg

 

孫院長說過 :

「講課很像是在導演電影,把聽眾當成演員,給他們適當的遊戲劇本,他們就會邊玩邊學、樂在其中。講課又像是在表演魔術,講師要不斷創造讓學員「驚艷」的橋段,讓他們在愉悅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知識。」

 

『有好的老師教導,學生學習樂趣無窮 !』

 

孫院長及陳部長的課程非常受用。

兩位老師恨不得把自身絕活全部展現出來,講課的內容去蕪存菁,只保留對學員最有用的東西。陳部長提醒我們,如果我們當老師,沒有與學生認知引導的討論與提問,學生會有很深的焦慮感!

上午的課程,有一位學員說 : 「玩中學,讓我更想學!」

陳部長提醒,遊戲式學習是很棒的方式,我們可以就自己的專業領域,設計5-10分鐘的遊戲,帶出學生主動的學習,這樣一堂課下來,老師得到教學的成就感,學生也可以探索知識的樂趣與渴望。

讓我們一起啟動醫學教育的學習大未來!

陳部長提醒我們,提升學生內在動機的重點,在於給予他們可以承擔的適當挑戰,這個挑戰必須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且做得好。遊戲中的不確定性,會激發出學習者的好奇心,並帶出想要成功完成挑戰的鬥志,而好奇心與鬥志都可望能提升他們的內在動機。

 

今天的遊戲是排列出不同歷史年代的小卡片。這是一種富有情境的活動,在玩遊戲的過程,陳部長還讓大家在倒數的兩分鐘,用手機google 搜尋不太了解的內容,每一組學員想達到任務拿到獎品,主動聯結各種生活情境及不同知識記憶點,這種學習認知歷程可產生更高的成就感。在富含挑戰樂趣的氣氛下,大家的專注思考與整合線索的能力大增,達到破除關卡的成就感。

陳部長分享她在義大醫學中心面對外國學生的教學。在教學的現場,她準備了牙齒的圖片,以及解剖圖相對的位置,利用心臟病遊戲,巧妙地將其中幾種元素結合到原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中,這樣學生更可以快樂學習。

 

29512805_1869677956384027_7390231528572844582_n.jpg

 

下午的課程,由高仁心老師授課。

這是我第二次向高老師學習。實在是佩服,高老師運課的功力越來越強大了。

下午1-3點的課程是最辛苦的。

這90分鐘裡,有互動,有舉手,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

 

排版與設計往往就是每篇海報差異最大的地方,也很容易在讀者閱讀內容前,巨觀上就會先建立第一印象。

 

高老師提醒我們,醫學海報,一定要突顯重點,而整潔大器的版面配置,使人閱讀內文前就先建立起好感;

凌亂的設計,讓人還沒看內容就頭昏。

 

如何從傳統的壁報,經由設計,經由視覺化,作出與眾不同、吸睛的壁報論文。

三年前,我把密密麻麻摘要的文字,直接剪下來,再貼到powerpoint 上,配上不成比例的圖案讓人眼花撩亂、頭暈目眩,

即便到海報最後一段的結論, 真的不容易了解。

 

高老師把醫學壁報的精髓講的非常清楚。

從一開始要放的研究背景、方法、研究結果中的圖片、表格、

 

而如何運用英文字型、大小偏好都一一列出。

 

在課堂上高老師把壁報修改前、修改後的原因與比較,直接示範視覺平衡、動線、擺放位置、如何對齊、如何不分心失焦、避免傳統制式醫院大名及logo 擺放、標題大綱結尾等方法。

 

除了results 可以視覺化,introduction, method 也可以設計成視覺化的效果。

在conclusions 的部分,建議可以擺上作者聯繫方式,這樣一來如果您不在現場,對你的研究成果有興趣想合作的人也容易找到和你聯絡的方式,也可以擺上個人名片。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門診教學

 

 

中台科大護理系學生

一起討論兒童異位皮膚炎

診斷及治療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病毒訪查

 

IMG_7382.JPG

IMG_7383.JPG

IMG_7384.JPG

IMG_7385.JPG

IMG_7386.JPG

IMG_7387.JPG

 

 

unnamed.jpg

 

遲景上副院長到彰化秀傳兒科訪查

從急診檢傷、門診、護理、專護、主治醫師,
每一位醫療人員從遲副院長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

訪查過程中,雖然有點緊張,
但團隊成員很淡定、很專業地回答委員的問題。

 

 

感謝 吳宗樺主任精彩的簡報。
遲副院長非常肯定吳主仼在院內同仁的教育課程。

不管是EV 71, D68, 


我們都嚴謹以待,把疑似重症的病童提早警覺,提早治療。

一起守護兒童的健康 !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687467_10156679749234972_6792968994335616057_n.jpg

21752107_10156679347119972_3067234404692659896_n.jpg

21764829_1888512534493030_6585740553284580183_n.jpg

 

 

兩個小時的課程,謝醫師用了高超的上課手法,我實在太佩服了。

上課時間是在下午一點半到三點半,對大部分學員來說,這是相當困難集中精神的時間。但謝醫師依然秉持專業講師的角色,展開了實證醫學的授課。

 

這次學員包括兒科李主任 (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兒科主治醫師、兒童急診主治醫師、骨科主治醫師、護理長、營養師、職能治療師等。

 

六十位學員,沒有人在滑手機,每個人珍惜學習的時間,因為這得來不易的課程,到外面也很難上的到的課。

 

與講師的課前溝通

在準備這個師培課程的時候,我只告訴謝醫師這次的主題是實證醫學,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及醫事人員。

我對謝醫師授課內容很有信心,因為半年前謝醫師也到秀傳授課,課程後學員都給予極高的評分,在我心裡,謝醫師是一位職業型的講師,以最高的規格備課,以最棒的方式呈現。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從NEJM 論文中找出實證醫學應用的例子。這是很實際的授課方式。

 

以往我去學習的實證醫學,課堂上老師教我如何查詢,如何以PICO 的方式找出實證的論文,但謝醫師這次的授課不太一樣。

 

謝醫師以小組競爭的方式,引導學員找出實證醫學,如何在論文的內容中,把作者論文中隱藏式的實證手法找出來。這就是高手的作法,一篇論文有六頁,每人負責一頁,用標纖紙、熒光筆劃出重點,探討每一個段落,是否藏有實證醫學的手法。

 

 

實證醫學教學,

謝醫師的用心,我們真的感受到你備課的辛苦。

 

以NEJM2015 的論文,膝關節置換手術,呼應上半場骨科醫師的主題。

在這麼影響力這麼大的論文,其實不容易,

用最好玩的道具,各組搶答,找出randomization, 

在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學員了解實證醫師的五大步驟。

實證醫學的五步驟,包含「形成臨床問題」、「文獻搜尋」、「文獻評讀」、「臨床應用」及「成效評估」。

 

謝醫師教實證醫學課程的三大特色 :

 

  1. 簡報傳達訊息的穿透力很強,讓初階的學員對實證醫學產生興趣,進而勇敢使用實用醫學,這就是實證醫學推廣的信念。
  2. 分組遊戲、分組搶答相當成功,而且這種方式穿透到每位學員。我坐在後排,觀察謝醫師在課堂上的授課,我用重點記錄下來,寫下關鍵字,然後回到家裡,邊寫心得,邊回想如何改善我日後上台的技巧、教學方式。
  3. 實證醫學的功力分很多層次,如果初學者可以在這種充滿遊戲的方式下學習,課程變得有趣,不再枯燥、不再無聊,學員體內的腎上腺素不斷分泌,也刺激上學習的意願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617581_10156678140019972_2729136397943527916_n.jpg

21686178_1888512464493037_3801344989445777273_n.jpg

21687467_10156679749234972_6792968994335616057_n.jpg

21687586_1888512461159704_5950117256302085762_n.jpg

 

David Windy 帶給我的三個啟發

 

/ 楊樹文

 

David在社群臉書一段非常感性的文字 :

「解開了一個一起開課的成就。
感謝秀傳醫院的邀請!

走進醫院,又回想起住院醫師時在這裡狂開刀狂值班賺結婚基金的情景。」

 

 

半年前的一個下午,我在兒科辦公室,苦思著如何規劃未來半年秀傳的師培課程。

上帝突然給我一個感動,腦海裡出現了「戴大為醫師」的名字。

 

這個年頭主辦單位要找講師,尤其是熱門、有名的講師,大部分都要在數年前邀約。

 

「試試看吧 ! 你是他的學弟,說不定他會答應」

 

我用臉書的messenger傳訊息,邀請David醫師到秀傳授課。

 

 

經過兩三週的沈思,David終於答應了。

但好消息是 David夫妻兩人一起到秀傳授課,對主辦單位來說,實在是太開心了。

 

課程前兩個月,我們團隊與兩位講師以社群訊息方式互動及溝通。包括準備課程的教具,如何分組、學員名單等。醫學教育部的專員,慧君,扮演這次課程幕後最大的推手,不辭勞苦,沒有抱怨,只有努力去落實講師的理念與教學目標。

 

當天早上八點二十分,David 打電話給我,

「樹文,我們已經到秀傳醫院附近,請問我車子可以停哪裡 ?」

 

到秀傳演講的講師有特別的福利,我們會預留講師的停車位子。

講師的車子可以停在醫院的門口,這樣講師可以更從容、更優雅的方式,從車上下來,主辦單位會協助開車門,引導講師到講堂。

 

短短的兩分鐘,David 對Windy 講了幾句話 :

 

「這個樓梯,我有帶過你走過嗎? 」

「在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我就是走這個樓梯到三樓的開刀房,骨科真的好忙,但也很充實」

 

戴大為醫師跟何佳蓉醫師。夫妻倆雙劍合壁,一起授課,

對我來說,夫妻一起授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對方馬上知道接下來的招式,這實在是太強大的組合。給我們團隊樹立很好的榜樣。

 

 

 

上半場精彩的工作坊結束,我們到總院三樓的愛書人俱樂部享用道地的彰化肉圓及金針排骨湯。(感謝慧君辛苦準備)

 

21764829_1888512534493030_6585740553284580183_n.jpg

八位醫護人員,不約而同分成男人組開會及女人組開會。

男人聊事業、如何研發,從新的醫療器材,到開刀場的場景,如何用iphone 拍照,拍下手術精彩、特別的畫面。

 

女人聊近期家庭、生活、工作,還有以前的大學生活。

聊天中不忘拍照,一邊吃彰化肉圓,這個時候,食物不再是焦點,我感受到朋友間真情流露,豐富的情感交流,

這次課程有一位學員,董欣醫師,是 Windy 的大學室友。

(董欣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兩位好朋友、好室友,在愛書人合照。

這種朋友之間深厚情感的交流,成為這次師培課程另一種特色。

21764745_1579599855433922_7195527730970442510_n.jpg

大合照結束後,我指引David 及Windy 到醫院門口。

我的餘光,一直脫離不了這一對夫妻的十指緊扣的畫面。

 

一句溫暖的關心,肯定的言語,讓我感受到這對夫妻彼此的支持鼓勵。

「你講的很好 !」

「你帶動氣氛超棒 !」

「學員的三分鐘演講,太投入了」

 

 

秀傳骨科主治莊醫師:

感謝神鵰俠侶學長學姊前來給我們示範各種教學法 大為學長多強就不用多說了 學姐收放自如的功力更是讓人感到震撼啊

 

講師 David 的回饋 :

樹文和慧君今天辛苦了 今天真的很開心,活動順利,學員都好投入,最後上台演練的完成度比我想的還高!又見到一些老朋友,真是很棒的一天。

 

 

 

我的三個心得 :

  1. David 及 Windy在演講前一個小時就到達會場。在設定硬體方面,筆電、音源線、麥克風測試後,在會場進行最後的練習,呼應了福哥提到的, 「再大牌也要彩排」。兢兢業業面對「上台」這一件事,我實在打從心裡佩服。

 

2.衛教、簡報、授課是一門專業


對我來說,在每一天的工作裡,包括門診、病房講解病情,衛教占了很重的角色。

但是如何作出動人的衛教,是我一直想學的,David 及Windy以最務實的方式,教我們用公式,講出動人的故事,達到衛教的目的。

 

要說出人人想聽的故事,需要一些技巧。

  1. 表現期望與現實的衝突。

不論你說任何故事,都要有一個『引發事件』與衝突,

在主觀期望與殘酷現實之間產生衝突。從這種角度切入去說故事,很難不留下印象。

舉個例子,課程中印象中最感人的故事。

主題是流感疫苗接種。有一位八個月大的女生,因家人中有一方過度擔心流感疫苗的副作用,小女孩錯過施打,最後小女孩因流感病毒攻擊,導致腦炎,最後死亡。

在故事中的衝突,我印象非常深刻。

在衛教疫苗的過程中,我學到如何用故事開場,用故事結尾。

在這種生命的故事裡,經過挫折或掙扎,聽眾會更有感覺,比較容易被感動。

 

三分鐘的故事,簡單又能打動人。

在門診的時間很有限,每一位家長都是匆匆忙忙地帶著小孩來看病。人的耐性有限,我必須快速抓住家屬、父母的心。

 

何醫師告訴我們,好的故事情節盡量簡化,說故事不是在寫小說,不需要把所有細節鉅細靡遺地交代清楚,要盡可能簡化。與主題環環相扣。所謂的感動,不是指故事的情節要多戲劇化,而在於故事內容必須是大家可想像的、平常可體驗到的。

 

戴醫師提醒我,練習說故事,從自身經歷講起。進入實際操作的步驟。

 

蒐集有趣題材。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說自己、朋友、鄰居的故事。發生在自己及至親身上的事情,最有感覺,說的時候也比較順暢。

 

  • 在門診,我一邊講解流感疫苗,一邊用鍵盤輸入流感疫苗的醫令,如何以今天眼光來看,流感疫苗的意義
  • 有哪些流感案例經驗、印象特別深的案例,是否打了流感疫苗,改變了病人的病程及預後?
  • 從照顧流感的病人,我得到哪些結論?
  • 流感疫苗衛教,對我日後的醫療行為有何影響?
     

何醫師提醒我們,好的故事題材還不夠,還要像導演或編劇一樣,用心鋪陳故事。 不要忘了前面提到的,好的故事必須有引發事件或衝突,這就是故事的起點,然後再開始描述事件中的主角如何面對,最後成功化解困境。如推理小說或電影,往往以某個離奇的事件作為開場,製造緊張懸疑的氣氛,抓住聽眾的注意力,例如八個月大的小女孩,面臨流感病毒感染,最後死亡,

 

流利的「說」出來最難的事,故事內容只是一部份,還要有辦法流利的說出來,然而這正是我最缺乏的。

課程最精彩的三分鐘演練中,悠姐、莊醫師及董醫師給大家作了很好的示範。

 

對我來說,這堂衛教的課程是進階的課程。

刺激了現場六十位學員,也讓我們在日後的衛教課程,有更多的想法。我也會試著以故事開頭,舉手的方式,用不同角色的方法,互動,達到最終衛教的目的。

 

3.兩位講師的勇氣、自信感染了大家

 

「優秀,來自於熱衷學習。」這句話影響我很深。

我想要學習,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然後,再去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心態,深深打動了我。

秀傳的師培課程,對我來說最大的信念,就是從「自己好」變成「共好」,每一位老師每一年都進步,有更好的教學方式,造福學生。


 

故事講的這裡 我想告訴大家,

我們真的非常幸運,可以邀請到David & Windy 到秀傳授課。

感謝您們,我們從您們身上學到很多,歡迎明年再來幫助我們。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彰化秀傳與兒童氣喘的故事

21078795_10156585243039972_3757122217864716896_n.jpg

學生:護理實習學生

 

主題:兒童氣喘

1。補鐵蛋白VS 氣喘

2。運動型氣喘如何預防

3。益生菌的角度

4。衛生理論 VS 氣喘

 

學生答應三天後寫 Q and A.

這一梯學生果然守承諾,當我收到檔案後,我列印出來詳細閱讀,決定頒一個小禮物給最認真的學生。

 

以下是教學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

 

佩珊

Q乳鐵蛋白營養成分都是母乳居多,那對於慢性過敏小孩不再從母裡獲得營養而改從額外配方攝取是否有用?

以及額外補充是否可以增加抵抗力?

A1.乳鐵蛋白是一種鐵結合蛋白,存在於母乳中,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抗菌、抗炎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其中防治腸胃炎是乳鐵蛋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許多體外試驗和動物實驗都表明乳鐵蛋白對腸內微生物感染,如輪狀病毒、賈弟蟲、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和致洩性大腸桿菌感染,都具有預防作用。乳鐵蛋白對腸道病原菌的抑製作用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抑制細菌的生長;破壞細菌表面的毒力因子功能從而減弱病毒粘附或者侵入哺乳動物細胞的能力。因此,乳鐵蛋白對嬰兒的保護作用可能是通過阻止腸道病原菌在腸道內壁的吸附而實現的。最近的幾項兒童臨床實驗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2.因人而異。乳鐵蛋白的補充能帶來的有利結果,只能說降低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增加血細胞的比容。在一份研究資料發現對象及方法:對象為在兒科診所登記的健康、配方奶餵養嬰兒。給這些嬰兒餵食乳鐵蛋白強化了的配方奶粉(850 mg/L)或商業配方牛奶(102 mg/L),連續12個月。收集這一年內嬰兒的生長參數及胃腸道、呼吸道、結腸疾病的發生情況。並分別在9個月和12個月的時候檢測免疫抗體及血液學指標。結果:乳鐵蛋白強化配方奶粉具有很強的耐受性。乳鐵蛋白強化配方奶粉餵養嬰兒與普通奶粉餵養的嬰兒相比,呼吸道疾病(特別是哮喘)的發生率明顯降低(P < 0.05),在9個月時,血細胞比容明顯增高(37.1% vs 35.4%; P < 0.05)。

 

 

威成

Q類固醇對氣喘有效但為何不能合併使用?

A因為小孩子不適用兩項類固醇。因吸入型皮質類固醇,如果適當的使用,對中度或重度氣喘病人效果性不錯且又安全,此類藥物可降低呼吸道對激發物之敏感,而防止呼吸道之腫脹。

口服皮質類固醇,用於重度氣喘病人,以降低呼吸道之腫脹,並防止氣喘症狀惡化,對中度氣喘病人,口服皮質類固醇只可服用37,

注射的皮質類固醇只用於急診室與住院病人,專對相當嚴重的病人。

副作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會導致口腔內長黴菌,或刺激上呼吸道而導致咳嗽,可使用輔助性的間隔器及使用後馬上嗽口來防止這些副作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與短期口服皮質類固醇,不會傷害您的肝臟也不會在您身體留下任何的影響,更不會傷害到腎臟。3歲以上的小孩子,如果加上輔助性的間隔器,也可以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對嚴重氣喘病人使用口服類固醇,大約在3小時即開始產生效果,而在612小時最有效

 

慧鈴

A:益生菌對氣喘會有改善的作用嗎?

Q:益生菌只是輔助的作用,但對腸胃道系統是有幫助的。

文獻查證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益生菌菌種主要為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um Streptococcus。早期的研究發現益生菌不僅可以預防胃 腸道及泌尿道感染外,也可以調節免疫功能及改善過敏症狀,益生菌是一群腸道的正常菌種,早期的研究顯示在改善人體腸道功能方面,具有明顯的效益。近年來,在預防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研究顯示,益生菌 可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症狀、病程及降低 抗生素的使用,且沒有抗生素常見的副作用。

益生菌在呼吸道感染之應用.pdf

 

心得:

今天的討論會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因為通常在醫院裡醫師給人的印象其實都蠻嚴肅的,很少能夠看到醫師是可以跟自己談話時像朋友一樣的,也因為這樣,所以在討論問題以及提問出疑問時,自己是可以很輕鬆自在的,不會有過度的緊張感出現以致說話咬字不清,今天的收穫真的很多,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回憶,真的很感謝楊醫師在百忙之中撥空來替我們解惑,也很感謝老師的好人緣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跟醫師一起互相學習成長。

 

 

淑娟

Q:楊醫師請問氣喘長大真的會好嗎?

A:氣喘的兒會有機會完全康復。現在醫學及藥物的發達。

 

英國研究:學齡前曾氣喘,三分之二會痊癒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在十年前發起了一個世代長期追蹤研究(ALSPAC)。從寶寶出生開始,追蹤這些家庭的疾病、環境、營養等因子,期待能找到對孩子「相對健康」的生活模式。追蹤過程中,有些孩子一歲前就喘鳴發作住院,但也有人到三歲才第一次發病;八年後,有些孩子的氣喘真的就好了,但其他人卻持續的有氣喘的發作。

研究者根據所有孩子發作的時間,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六種型態:

一、出生六個月就第一次發作,而且每年都發作,直到八歲,佔五.八%。

二、出生六個月就第一次發作,但是到了六歲之後就漸漸趨緩,佔九.三%。

三、出生六個月就第一次發作,可是兩歲之後就漸漸趨緩,佔一六.五%。

四、兩歲前都沒事,兩歲才開始喘鳴發作,佔二.五%。

五、四歲前都沒事,四歲才開始喘鳴發作,佔四.九%。

六、從來就沒有喘鳴過,沒氣喘,佔六一.一%。

這六種型態,到了八歲氣喘依然會發作的孩子,是上面第一、四、五類型態,這些孩子大概就會跟我一樣,會帶著氣喘一輩子了。扣除掉第六類從來不曾氣喘的孩子,大家可以加一加,除一除,不難算出所有學齡前曾經喘鳴的孩子,大概有三分之一長大不會完全好,而另外三分之二則會好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氣喘不會好的孩子,大部分是兩歲之後才發作,兩歲之前不見得有症狀。

 

荷蘭研究:

兩歲後才氣喘,痊癒機率較低

另一個荷蘭的大型研究(PIAMA)也得到類似結果。這項研究結論大致簡述如下:

第一, 如果寶寶在出生六個月左右,就因為「細支氣管炎」喘到不行而住院,請先別太擔心他將來會有氣喘。這些寶寶不是一半以上兩歲以後就沒事,不然就是六歲後便沒事了;只有約五分之一少部分孩子,長大還是會有氣喘。

第二, 如果孩子兩歲以後才開始喘鳴發作,甚至四歲才開始發作,反而更需要擔心,因為這些孩子痊癒的機會似乎比較低。

嘿!不覺得奇怪嗎?兩歲後與四歲後開始發作的孩子,反而比嬰兒期就發作的孩子更不容易好,這是什麼道理?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就我看來,這兩個年齡和孩子進入團體生活絕對脫不了關係。幼兒園是病毒的巨大培養皿,孩子一旦上了學,病毒就蜂擁而至,這時才是考驗過敏體質的時候。

更明確的說,學齡前孩子所處的居家環境,如家裡是否有人抽煙,是否暴露在大量的塵螨黴菌、狗貓、蟑螂等環境下,就已經決定了氣喘體質;這個階段雖然不見得有喘鳴症狀,但過敏反應已經慢慢被誘發,等到上學感染病毒後,才突然開始發作。也難怪許多家長跟我說:「沒上學前都還好,直到上學後才開始喘,」按照這些研究的結果顯示,這時候才處理早已來不及,只能事後亡羊補牢。

關鍵:學齡前接觸的過敏原多寡

「我的天!那究竟什麼環境才是對寶寶好,讓他上學後不致氣喘開始發作呢?」您可能會開始焦慮苦惱。其實,所謂好的環境,不外乎遠離上述提及的過敏物質,並且多曬太陽、均衡飲食,只要有心,一定都做得到。

控制學齡前孩童的生活環境有幫助嗎?另一項英國研究提供了重要訊息。

他們從孩子出生開始,不管有沒有過敏體質,在一歲、三歲、五歲、八歲這四個時期,分別抽血檢驗過敏原。這些過敏源包括塵螨、黴菌、狗、貓、牛奶、蛋白、花粉與花生等等。有些孩子在三歲之前,過敏項目就琳琅滿目;也有人環境控制比較好,只有一項塵螨過敏而已。他們將所有孩子分為五大類:

一、所有過敏原都陰性者,佔五九.五%。

二、「三歲前」就有多項過敏原檢查顯示為陽性,佔一○.六%。

三、「五歲後」才有多項過敏原檢查顯示為陽性,佔一六.二%。

四、只有單一過敏原是陽性,而此項是塵螨,佔四.五%。

五、只有單一過敏原是陽性,而此項不是塵螨,佔九.五%。

簡單的結論就是,在八歲之後仍然保留氣喘症狀的,只有「三歲前就有多項過敏原檢查顯示為陽性」的第二類,而其他的孩子氣喘則比較不嚴重。跟前述研究類似,「氣喘不會好」的族群,也約佔所有過敏孩子的四分之一。

根據上述研究,我們可以做出這樣推論:三歲之前,如果沒有做好塵螨或黴菌防治,再加上體質剛好對牛奶,蛋白,花生等等食物過敏,或者家裡有養造成過敏的寵物,就決定了孩子未來氣喘的命運。你說,在台灣這種有七五%的家庭都有塵螨的統計數字下,我苦口婆心勸大家要買防螨套,用除濕機,是不是佛心來著?

妙的是,這篇研究還有意外發現。就是養狗養貓對「只有塵螨這個單一過敏原」的第四種過敏族群是不好的,卻對第三種,也就是「五歲後才有多項過敏原檢查為陽性」的族群有保護的作用。這說明了養寵物對過敏體質是個賭注,運氣好就恭喜,運氣不好就倒楣,非常難以預測。

 

 

威茜

Q: 有氣喘的小孩需要治療多久才可以停藥? 如何評估及監測?

 

A: 氣喘兒童依嚴重程度區分為綠燈區、黃燈區及紅燈區,紀錄一個禮拜發作次數、白天及晚上症狀、有無喘鳴聲,氣喘分區管理系統能夠協助病人了解氣喘,並能監視病況,在氣喘惡化時,及時提出警訊,並且迅速予以控制。

 

尖峰呼氣流速計(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meter, 簡稱峰速計),為簡易型的肺功能測驗,請家屬與兒童配合,每天早晚將紀錄峰速計值紀錄在『氣喘日記』上,回診時醫師可以由氣喘日記了解兒童過去氣喘控制的程度。

尖峰呼氣流速計的紅黃綠燈區代表意義:
1.
區(尖峰呼氣流速值為理想值之80100%)時,表示氣喘兒童的狀況良好。
2.
區(尖峰呼氣流速值為理想值之6080%)時,表示氣喘兒童應該小心,最好於一日內就醫。
3.
區(尖峰呼氣流速值為理想值之60%以下)時,表示氣喘兒童應該立即就醫。

 

4~12歲為兒童氣喘控制測驗評估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12~18歲為氣喘控制測驗評估表(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治療期一般以3個月為階段,這期間以吃藥或吸藥來評估,再來做為階段性決策,但不可以擅自停藥,因藥效還未發揮出來。

 

 

麗娟

氣喘兒是否可以運動?

一般人對於氣喘的觀念是: 氣喘病患是沒有辦法正常的運動,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可能會受影響。根據調查發現,患有氣喘的孩童約有五成以上自認為不適合做運動;另外,病童自己覺得容易誘發氣喘發生的因素前四名分別為劇烈運動、感冒、氣溫及溼度的變化、吸入性過敏原(如灰塵、塵蹣等)。另外,國內小兒過敏科醫師於1996年統計發現兒童氣喘患者約有三分之二於運動後會誘發氣喘發作,尤其是運動完後又喝了冰水。
  然而,這並不表示氣喘患者就完全不適合從事運動;事實上,大部份的氣喘患者都可以正常的從事體育活動。因為氣喘對於從事運動來說雖然是一種障礙,然而透過適當而且正確的方法,依然可以減少運動氣喘的發作;對於發育中的孩子而言,運動可以提供身體成長的刺激,透過運動活動也可以促進人際互動,顯示了運動是兒童生長發育及心理人格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另外研究也顯示,控制良好的氣喘孩童,經過規律且計畫性的運動,比起未接受運動的對照組而言,有較佳的日常活動耐受力及肌耐力。綜合上論,適度運動對於氣喘患者的正常生理而言是必要的。

 

運動誘發型氣喘的症狀

部分的氣喘患者在運動時會加重氣喘的症狀,而有部分的氣喘患者在平時是 沒有症狀的,他們只會在運動時發生氣喘,稱之為「運動誘發型氣喘」。運動誘發型氣喘常發生在跑步或激烈運動時,尤其是在乾冷空氣的環境中跑步特別容易誘發;相反地,在溼熱的環境下較不容易發生。患者通常在劇烈運動1015分鐘後出現症狀:輕微的只是胸悶、咳嗽,嚴重的就有明顯的哮喘聲。嚴重時,甚至會使患者停止運動,並需使用藥物才能緩解。最危險的時間為最初出現症狀的10分鐘內,而通常在3060分鐘內會恢復正常的呼吸及肺功能。

運動如何誘發氣喘
  運動誘發型氣喘的原因:運動時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所以我們必須加快、加深我們的呼吸以獲得足夠的氧氣量。這時鼻腔沒有足夠的時間提高吸入空氣的濕度,並且不能將之加溫到攝氏三十七度,因此相對乾冷的空氣會進到支氣管,造成水分從呼吸道黏膜蒸發,導致溼度降低,並且刺激氣喘病患原本發炎、過敏的上皮組織而使血管滲透壓增加,並刺激肥大細胞 (mast cell) 釋放出發炎物質,促成血管擴張及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造成呼吸道阻塞。

運動誘發型氣喘可能在以下三個階段發作
A. 第一階段:通常最嚴重,劇烈運動後的515分鐘為高峰期,而且可能持續30-60分鐘之久;患者此時會有哮喘與咳嗽的典型氣喘症狀。嚴重時,必須停止運動並需使用藥物舒緩。這是最危險也最難治療的階段。不過,早期階段也是醫生診斷你是否有運動誘發型氣喘的最佳時機。
B. 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後約50%的病人會經歷23小時的不反應期,在此不反應期通常只有輕微或甚至沒有症狀,再度運動也不會導致肺功能的繼續降低。患有運動誘發型氣喘的運動員常利用此時期進行比賽。
C. 第三階段:此種反應出現在停止運動1216個小時之後,一般認為第三階段反應最容易治療。


如何看出孩童是否有運動誘發型氣喘
        如果你的孩子在跑步或遊戲時無法跟上同伴、無法連續跑步5分鐘以上、或者在運動時出現暈眩,咳嗽或胸口疼痛的現象,您就應特別注意。如果運動後有明顯的哮喘音則很容易診斷為運動誘發型氣喘;當不確定症狀是否為運動誘發型氣喘時,透過運動心肺檢查可以告訴我們答案,運動心肺檢查還能幫我們客觀地了解患者可做到什麼程度的運動。

運動誘發型氣喘患者注意事項
為避免引起氣喘發作,氣喘孩童從事運動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A. 患者平時即需要良好的氣喘控制,使呼吸道慢性發炎的情況減至最小;在感冒、氣喘急性發作時或氣喘控制不佳的情形下,並不適宜從事劇烈運動。
B. 適合氣喘學童的運動種類:原則上以能間歇性休息的運動為佳,游泳為第一選擇 (尤其是溫水游泳池,水溫24℃25℃),因為游泳可訓練小朋友對於冷熱及溼度的變化,但剛開始練游泳時須視情況,搭配吸入性氣管擴張劑使用,以避免急性發作。其他如排球、羽毛球、體操等亦可考慮,應嘗試找出適合孩童且孩童自己有興趣的運動。
C. 訓練小朋友緩慢呼吸,避免快速的換氣 (過度換氣,hyperventilation);同時需要快速換氣的運動則應該避免:例如有氧運動、跑步、足球等。
D. 選擇適合氣喘患者運動的場所:須避免在低溫、乾燥的環境下運動(室外或室內),冬天運動時最好用口罩覆蓋口鼻,以吸入較溫暖的空氣。此外,運動時宜使用鼻子呼吸,以增加呼吸空氣的水分調節。氣喘患者在運動前如果有鼻塞現象,可依醫生指示使用適當藥物來使鼻道通暢。
E. 同時,要同時儘量避免環境中氣喘的誘發物質,如寵物、皮毛、羽毛等,以降低氣喘發作的機率;其他應該避免運動的情況:戶外的空氣污染指數偏高、剛修剪過的草地、樹木雜草的花粉量偏高時、灰塵過多的體育館、身邊的人帶有強烈的香水氣味、感冒初癒或氣喘發作、過度疲倦、壓力過大時。
F. 運動前一小時內至少要做15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時最好每隔一段時間便休息5分鐘,再繼續運動;原則上 1小時的運動應該包括補助運動、主運動及休息時間,運動後也要做緩和運動。採取此種循環訓練的運動方法,能逐漸增加氣喘患者運動的耐受力。
G. 運動誘發型氣喘患者在運動前1015分鐘應使用吸入性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如此藥效可維持24小時,大約可防止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運動誘發型氣喘。患者也可以選擇在運動前3060分鐘使用吸入性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其效果大約可維持612小時。
H. 噴霧式類固醇是目前少數確定可以降低氣道敏感性發炎反應的方法,氣喘患者若能規則使用三至六週以上,則其運動誘發型氣喘發作的嚴重度約可減少一半,而且患者預防運動誘發型氣喘發作所需的用藥量亦可減少。
I. 氣喘患者於運動時最好有人伴隨。運動時如有不適,如出現咳嗽、呼吸喘鳴聲、呼吸困難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同時身邊需準備救急的藥物,通常也是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發作時可以吸24下,510分鐘後可以重複使用一次,總共3次,如果仍未改善則應盡速就醫。
結語:只要懂得如何處理及預防氣喘的發生,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氣喘孩童就如同正常孩子一樣,能跑跑跳跳,和同儕一起活動,對自己產生信心,甚至能改善心肺功能及身體狀況,使身心發展得到最大的益處。

 

雅梅

茶 鹼 (Theophyline)藥物常用於重症病人身上,為何臨床病人常常使用?

茶鹼的主要作用為抑制Phosphodiesterase,減少cAMP被分解,以達到支氣管擴張效果。 其他作用尚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抑制肥胖細胞釋出介質,促進黏液纖毛的清除能力,防止微細血管的滲漏,減少抗原刺激後繼發性氣道阻塞(即遲發反應)及敏感度的增加,並可降低肺動脈阻力和改善橫隔膜的收縮功能。

茶鹼雖亦屬於支氣管擴張劑,但其支氣管擴張作用,比β2交感神經興奮劑稍差。 茶鹼的安全治療範圍很窄,它的中毒血清濃度(大於20微克/毫升)與治療所需血清濃度(10-20微克/毫升)十分接近。

緩慢釋放型茶鹼 (Theovent LAPhyllocontinUniphyllin)由於一天只需服藥一次至兩次,會使氣喘病兒服藥的效率較好,且會使病兒的病情更加穩定,對夜間的氣喘發作效果尤佳。

對已使用適當的吸入性選擇性β型交感神經興奮劑與類固醇治療的急性氣喘發作病人,茶鹼的再添加並無法更進一步改善其氣喘發作狀態。 但在某些嚴重的氣喘病人當他們對選擇性β型交感神經興奮劑與類固醇的初期投與反應不理想時,胺茶鹼(Aminophylline, 85% Theophylline)的靜脈注射,可能可以迅速改善其臨床症狀。

當茶鹼的血清濃度大於20微克/毫升時,即可能出現中毒現象,其症狀包括 1) 經中樞引起的胃腸作用: 如噁心、嘔吐、甚至吐血; 2) 中樞神經刺激作用: 如失眠、頭痛、焦燥不安、甚至抽筋、毒性腦症; 3) 心臟毒性作用: 以竇性心跳過速最為常見。 通常其早期毒性症狀的產生,常見於醫師急於迅速達到病人茶鹼血清治療濃度時。 一歲以下的病兒由於其對茶鹼代謝及排除能力尚未成熟,故其每公斤使用劑量需隨著年齡減少而降低。

為了要維持治療所需血清濃度(10-20微克/毫升)並避免其不必要的副作用,胺茶鹼(Aminophylline)隨著年齡不同而建議的最大使用劑量如下(但在剛開始使用的一週內只能給與2/3劑量,往後再視需要進行調整)

嬰兒 六至五十二週大 [(0.015 x 週齡) + 0.3] 毫克/公斤/小時

孩童 一至九歲大 1.2 毫克/公斤/小時

孩童 大於九歲 1.0 毫克/公斤/小時

茶鹼目前的主要臨床用途乃於慢性氣喘病的維持治療,尤其是對夜間症狀的壓抑。它對已使用吸入性類固醇的病人,仍有非常顯著的加成作用,可幫助病人進一步地穩定其氣喘病症狀。

有關氣喘病治療藥物在臨床使用方面,茶鹼是最容易受到藥物、食物、或病人本身疾病等多種因素影響的,故當氣喘病兒平常即有規則在服用茶鹼類藥物時,其家屬須要了解下列狀況,以避免造成病兒茶鹼中毒或因血清中茶鹼濃度突然不足而導致氣喘病發作。 常見的影響藥物包括AllopurinolCimetidineCiprofloxacinErythromycinPropranolol、和troleandomycin等皆會降低茶鹼在體內的代謝,故合併使用時常會造成茶鹼中毒現象的產生。 而CarbamazepinePhenobarbitalPhenytoinRifapin、和Terbutaline等,則會提昇茶鹼在體內的代謝,故合併使用上述藥物時,為了維持茶鹼之療效需增加其劑量。 在任何期間,若病人的日常飲食中蛋白質與醣類的比例有太顯著的改變,則會影響茶鹼的藥物代謝,如高蛋白低醣飲食能促進茶鹼的代謝,而低蛋白高醣飲食則會使其代謝變慢。 炭烤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活化體內重要的cytochrome P-450 酵素系統,而加速茶鹼的代謝,故上述食物不宜突然長期且大量服用。 持續24小時以上的發燒、心臟衰竭、肝臟疾病、會降低茶鹼在體內的代謝,而抽煙或二手煙則會增加茶鹼在體內的代謝。

 

===========================================================================================

 

結語:

1。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會自動找尋答案,而且有第三次的討論。學生需要老師的激勵與引導。

2。兒童氣喘的主題,可以延伸到很多兒科疾病的題目。

3。醫學教育,特別是針對護理的學生,有付出,就一定有收獲。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祖裕教授啟發我關於〝醫療溝通〞的三件事

 

文 / 楊樹文 (彰化秀傳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20394810_10156381840434008_277399180_o.jpg  

 

 

IMG_1723.JPG IMG_1725.JPG

三個小時的工作坊下來,我收獲滿滿。

這是一堂很有收獲的課程,我學到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技巧 ---- 同理心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先講結論 :

  1. 1.    同情當然重要,但同理心可以讓你走得更遠。
  2. 2.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3. 3.   主動關懷他人,有助於正向情緒。

 

 

 

非常幸運可以跟陳祖裕老師學到如此重要的人生課題。

 

課程結束後的一天,我把陳老師教我的同理心的步驟,應用在門診的會談裡。

 

啟發一 : 同理心

 

案例 :

一位三歲的小女孩,因急性腸胃炎合併脫水,經楊醫師門診評估,安排住院治療。

這位病童的母親,生活上相當辛苦,除了養育三個小孩,也必需兼好幾份工作。認識這個家庭快三年了,每一次的交談中,可以感覺到這位媽媽壓力指數相當大。住院過程中四人一間的健保房間,必需與其他病患共處一室。

不管大人或小孩,在身體有病痛的時候情緒會特別敏感,而比較容易焦慮的媽媽如果小孩生病時,焦慮指數會急速上昇。

在四人房的空間,彼此生活習慣不一樣,有人會把音樂開的很大聲,有人講手機是擴音的,有人喜歡在晚上唱歌,有的病人的訪客特別多…… 諸如此類的問題每一天都發生在台灣的病房。

在這樣的空間,很容易發生口角。這位小女孩出院後,母親也按照原本楊醫師安排的時間,回診追蹤。這位母親才向我表達她們一家在病房受的種種委屈。

在這個時候,我的腦海裡浮現了陳教授上課的畫面。

「同學們,上完這堂課,回到工作崗位,記得要找機會多多練習喔。」

於是我就把老師教我同理心的技巧,應用在這個時間點。

 

五分鐘的會談後,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告訴我,她非常感謝我對她的同理,感謝我了解她的委曲,也祝福我工作順心 (頓時我的內心暖暖的,充滿能量)

 

 

同情心不等於同理心,多練習用「感覺」的辭彙。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就是一種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

 

我們常用自己的經驗套入別人的做法,因為自己已體會「同樣」的經驗,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了當事人所處狀態下的反應,以致理解這種行為和事件的發生。就算是自己的看法與人不同時,也能夠理解對方在心理、情緒或行為上的反應,但能夠理解並感同身受對方的反應並不代表是認同對方的行為。

 

 

同情心,可以表達 :  真糟糕是吧 ? 要不要來點三明治?

 

同理心是一種選擇,那是一種很容易受到傷害的選擇,因為為了要跟你產生連結,我必須連結到我心裡面能理解那種感覺的東西。

 

真正的同理心很少以「至少....你還能......」開頭。

 

想想看,有一天你的同事在辦公室被主管唸了十分鐘,心情低落,請問你要如何幫助他 ?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的痛苦的時候,

可以這麼說 :「雖然我不知道要跟你說什麼,但我真的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

 

「回應」很少能讓事情好轉,因為真正能夠讓事情好轉的關鍵是「連結」

 

同理心地圖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方4個面向分別是:

 

1.你聽到對方說了些什麼話?

 

2.你看到對方有哪些表情和動作?

3.對方做出了哪些回應與反應?

4.你對對方的感受與態度是?

=======================================

這四個問題可以協助你釐清所接收到的資訊,接著將會談中所見、所聞、所感加以分類,再利用第五和第六個問題,進一步發掘對方的所面臨的困難與期待。

 

5.對方的恐懼、挫折與阻礙是哪些?

6.對方想要的目標、期待的支援又是什麼?

 

最前面的四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目前對方的處境;最後面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去了解對方感覺的背後原因,這就是換位思考的基本練習。

 

同理心 vs. 小孩教養

 

同理心是優秀子女的一大特質,也是最難培養的一項能力。建立人際關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小孩需要大人的示範與鼓勵,才能萌生同理心。這是一個非常複雜,而漫長的認知及情緒發展過程。

 

還記得兩年前的冬天在兒科門診的故事。

 

一位媽媽告訴我 : 「我常常跟我家的小明說,在班上與同學互動時,要有同理心,特別是團體活動時要同理別人的感受,我期待我的小孩也可以跟我一樣,可以同理別人的感受 !」

 

同理心這個技巧,以我的經驗,的確有賴於父母從旁協助,只提醒子女善待他人是不夠的。因為小孩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的。

關切孩子的感受,讓他知道你了解他正受到某些情緒的干擾,他就明白自己不孤單,因為有你的支持。告訴他,他有理由覺得生氣或沒面子,每個人也都會有這些感受。

經過不斷、不斷的學習,生活上的歷練,加上時間的沈澱,小孩也慢慢地學會包容自己的情緒,將來才能體諒別人的心境。

 

 

同理心可以改善人際關係

 

事實上,培養同理心甚至有機會改善你的人際關係,因為同理心經常能帶來更多同理心;當你努力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之時,他人也會對你帶來更大的回報。

 

很有趣的故事

摘錄自 : http://womany.net/read/article/8088

 

醫生:「你使用腳的方式有問題。簡單來說,從你對症狀的描述和腳底繭的厚薄差異,可以得知,你走路時多是重心放在右腳,所以造成一些身體內部的變化,導致了左腳的這個病狀,最後延伸到整個左下半身。」

 

茄子皮:「那我該怎麼辦?」

 

醫生:「首先你得對自己多一點關心,再來你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走路? 讓自己的左腳多體貼自己的右腳一點。」

 

 

啟發二 : 助人為快樂之本

 

有一位老師送我一本書,書名叫「關係DNA」。我一共看了十遍,每一次閱讀都有不同的收獲。與大家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

「每個人都有責任先照顧好自己,先管好自己的情緒,有問題要及時求救,一旦自己狀況穩定,要去幫助別人」

 

助人為快樂之本,這七個字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幫助別人的時候,心情特別愉快。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助人可使人減輕壓力、心情變好,尤其助人次數愈多,情緒愈正面。

在每一天的生活,我慢慢地注意日常生活禮節、盡量減少傷人舉動 ( 雷達有時候會失常) 或主動關懷他人,皆有助於正向情緒。

 

助人愈多者的情緒愈正面,即使想起日常壓力時的情緒也不會變負面,證明「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幫助自己」

助人就是正向思考,若對方感謝反饋,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前額葉驅動愉悅情緒,血清素濃度也會增加,使人專注於正向情緒。

 

 

 

結語 : 

 

1. 同情當然重要,但同理心可以讓你走得更遠。

2.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3.   主動關懷他人,有助於正向情緒。

 

老師在課程結束前送了我一句話 :

「請記住多練習用「感覺」的辭彙,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IMG_1735.JPG IMG_1743.JPG IMG_1751.JPG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正憲醫師 x 兒童睡眠

 

我對睡眠的學問非常有興趣,因為我自己也有睡眠的困擾。
小時候我常夜驚,也會夢遊。
現在我快四十歲了,常常講夢話,偶爾在床上突然跳起來。


最大的受害者是我的太太。 

大女兒小時候,我常經歷夜驚,沒錯,是我夜驚,

因為我夢到小孩摔到床下,驚醒後常常捏一把冷汗,也把太太搖醒。 (也許是初期主治醫師工作適應不良)


這是第二次聽黃醫師演講,
去年我在彰化秀傳,以視訊方面聽演講,而我也努力寫了心得報告。

這次我決定到彰濱的會議室,演講前先預習黃醫師blog 上的文章,把睡眠的曲線圖列印出來。


有了預習的動作,而且我在現場,看到講師,
以面對面的方式,努力學習,努力抄筆記,這種學習效果是最棒的。

我聽演講,一定會寫筆記,
因為我把張忠謀董事長的話聽進去了,
張董說 :
聽演講絕對要做筆記,資訊才能「內化」
終身學習並非活到老學到老,而是「有目標」「有紀律」和「有計畫」。參加研討會或聽演講時,都會嚴肅地記筆記,因為這樣「才能學到東西」。

 

 

身為醫學教育的負責人,

我決定把我學到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兒童出現睡眠障礙的情形,

以前,許多父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問題,而不把他當成一個疾病,寧可相信是沖犯、受驚,而使用民俗療法,
 

現在,這種觀念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如果有睡眠障礙,會去找兒科醫師求救,特別是兒童睡眠的專科醫師

 

小孩會夜驚,大人也會夜驚

 

夜驚通常持續約5至10分鐘,通常孩子可以安心再睡著,

但有的幼童會一晚發作好幾次,但卻又隔天想不起發生任何事、害怕什麼東西,

在彰化地區,有些長輩認為是「中邪」,要求父母帶孩子去收驚。

重點來了,其實父母可以先去找兒童睡眠醫師,先去了解睡眠的狀況,再進一步了解小孩神經學的狀況。

 

Q: 夜驚與中邪有無關 ?

 

A : 夜驚與中邪無關。

 

自2到3歲後發生,約有1%至6%的孩子會有這樣的困擾,推測與深沈睡眠期及快速動眼期不正常的切換有關,再加上幼童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所以很容易發生。如果在睡前看了很刺激的卡通,而小孩的腦袋還在興奮期,這樣夜驚的機率也大增。

此外,有時候孩子會跟家長說,自己做了很可怕的噩夢,這樣的狀況則稱為「夢魘」,

 

夢魘在3到5歲的孩子發生機率高達10%~50%,通常從3歲開始會注意到有惡夢的情形,6至10歲則是發生的高峰。

發生夢魘的孩子常會有呼吸加速、冒汗等緊張的生理反應,且不像夜驚,

做惡夢的孩子會醒來,且清楚地記得可怕的夢境,所以孩子可能會因很強烈的負面情緒難再入睡。

 

焦慮情緒 VS. 夜驚

 

孩子白天睡眠不足、情緒緊張焦慮,就特別容易出現「夜驚」或「夢魘」,因此協助孩子減輕壓力、解除焦慮是避免這類狀況的關鍵。

 

若孩子被惡夢困擾時,家長可以擁抱孩子提供安全感,或是陪孩子將惡夢畫下來,將惡夢的情境導引成快樂結局,以減少孩子累積的壓力與情緒,若是發作太頻繁,仍要帶孩子就診。

 


 結語 :  

 

1.。睡眠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不管你的身份,了解睡眠真的很重要。

 

2.。培養良好的睡眠模式,可以幫助入眠。

 

3。兒科醫師必需多關心兒童睡眠障礙導致的相關疾病。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 /  楊樹文

 

unnamed (5).jpg

 

 

媽媽教室的講座,對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在我進入兒科醫療的空間,有一位老師曾提醒 : 「以後你要把專業的知識,與別人分享。因為給予比起領受,會有更大的喜樂 !」

 

十年前,我實在沒有辦法了解這句話的意義。

今天我終於了解。

 

今天我不是講員,我是一名在台下的聽眾。

沒有演講的壓力,而更能專注地學習。

 

今天的講師是秀傳醫院的心理師,鄭雅之心理師。

 

***********************************************************************************************************************************************

情緒自我調節的五大要訣:

1. 學習暫停,從潛意識做主掌控的衝動反應」狀態情境,進入由意識做主掌控的「理性回應」(Respond)狀態。

2.瞭解、標明被激發之情緒感受。

3.省察被引發情緒背後之思維。

4.探索心理需求,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5.思考如何有建設性的思想,藉由自己的一點改變,幫助他人成功地滿足你的需求,重建關係。

*****************************************************************************************************

 

當然,除了講師的演講功力超強,最打動我的是後半段二十分鐘課程的互動。

心理學這一門學問,我很感興趣,在我心目中排行第一名高深莫測的學問。

我學了十年,還在摸索。

 

雖然我已在基督教的教會經歷了十年的學習,但我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心理師請學員拿兩張卡片,一張是表達自己的狀況,另一張是表達肚子寶寶的狀況。

現場大部分都是懷孕第二期或第三期的媽媽,看著大家都行動了,我也鼓起勇氣去拿卡片。

 

我把第二張卡片當作是我內心裡的世界。

第一階段結束後,心理師請大家再拿第三張卡片,藉由這張卡片,為隔壁的朋友祝福。

 

 

unnamed (3).jpg

我為一位約莫四十五歲的男人祝福。

我感受到他有很大的壓力,面對快要生產的太太,雖然很期待新生兒的誕生,但相對也有很大的擔心。

 

「擔心孩子的出生,擔心家庭開銷變大的狀況,擔心小孩未來的發展…」

 

我拿著卡片,

: 我也是男人,也是兩位女兒的爸爸,我了解您的心情。

 

幾句簡單的話,幾句祝福的話就這樣溫暖了這間教室。

 

這幾句話,是發自內心的話,這些話從我的口中出去了之後,也回彈到我的內心。

因為這時候上帝告訴我,我也會祝福你。

 

當下我的心感到非常溫暖,感受到我生命的價值,

原來我也可以如此祝福別人,而當我願意主動去祝福需要的人的時候,

最後收獲最大的竟然是我自己。

 

 

 

媽媽教室,除了專業知識分享,也需要我們醫療人員有  "溫度"的關懷。

 

因為,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家庭。

 

mamaunnamed.jpg

 

男人,扮演很重要的橋樑,要記得傾聽太太心裡最深層的感受。

 

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

 

結語 :

1.  傾聽家人的需求,了解家人的感受。

2.  了解自己,與自己對話,有情緒上的困擾,可以先自我調適,如果行不通,及早尋求專業醫療。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鍾玉軒醫師簡報課給我的三個啟發

 

/ 楊樹文

 

 

18768200_10154334218641582_3889865351492113363_o.jpg

前言 :

鍾玉軒醫師是一名脊椎疾病專家。

鍾醫師於2017.6.2在彰化秀傳醫院教大家如何設計醫學簡報,我是擔任引言人。

 

===============================================================

 

大約兩個月前的一個早上,我在兒科病房遇到鐘醫師,我主動地跟他要了一張名片,然後我對跟著我團隊的專科護理師說,「鐘醫師,是一位醫師藝術家」

 

演講前一週我在臉書社群宣傳這場演講。在短短6小時內,不同領域的高手都異口同聲回應 : 鐘醫師是簡報高手 !

聽高手演講是很享受的事,但我是擔任引言人的角色,內心有點慌。

我心得盤算著 : 當然不做投影片,經過14天的預備,引言的文字稿也定下來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Sam 老師教我的三件事,與大家分享。

1.醫學簡報,投影片以聽眾為主,可以用自己的風格,合適場合的字型,加上自己的創意,產出具有美感的投影片,讓聽眾感覺到這個投影片是用心、舒暢的感覺。文字不再只是單純的文字,藉由排列組合大小顏色的差異,聽眾臉上的表情會給講師最棒的回饋。

 

2. 醫學投影片,圖片可以擺在版面的1/3-2/3,圖片及文字需經過設計,加上一些簡易特效可以產生很優的效果。

 

3. 去除雜訊、強調重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我們必需克服這個挑戰。因為有難度,才有挑戰。Sam提醒我們必須反覆檢視報告內容中有無多餘資訊。醫學簡報的趨勢是挑選適當的照片背景,並配合簡潔有力的文字,讓人一目瞭然。

 

 

Sam的教學特色是不打高空而且說明的很有架構,操作步驟講解很清楚。

我坐在第一排,把自己最直接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1. Sam 在演講過程,不會固定在一個地方,很自然在舞台前方走動,肢體語言豐富,並且與聽眾有互動、眼神接觸。

 

2. Sam在上台前二十五分鐘就到現場了,熟悉設備操作,用自己的筆電(共兩台),提早到現場測試,與大家互動。

 

3. Sam散發滿滿的自信,做事有毅力,而且從容不迫。.

 

結語:

1。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持續學習,持續給予。

2。學習簡報是有方法的,用對方法,加上時間的累積,必有奇積。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課後心得

 

/ 楊樹文

 

兩天的課程下來,心中百感交集,感受到醫學教育的意義,也感受到這裡老師與學員的良性互動的喜樂與創意。

18581809_1502952789724000_4565784102472950738_n.jpg

Figure 1. 學員與老師大合照。

 

「有大樓不一定培養出一流教授。但有一流教授,自然能蓋出大樓」,

人才”,才是創造價值的關鍵,重視人才不是用口頭嘉獎,是用誠心跟實質!

 

李院長的一句話 : 我們應該要求自己追尋更高的標準 !

 

18556211_10156200968564972_5749848499695331192_n.jpg

Figure 2. 經過兩天嚴謹的課程,我終於領到匹茲堡大學簽署的結業證書。

 

 

有一句話說的很貼切 :

「今天的學生,若干年後,我們成為這一群學生的病人 」

 

透過模擬教育的演練,讓我們把錯誤留在模擬教育中心,把最正確的技術、診斷、治療留在真實的醫療場所。

 

iSIM系列課程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WISER中心與邁阿密大學Gordon中心共同研發。而我參與的課程的主辦機構是臺北醫學大學,而協辦機構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

上課前,可以參考以下的影片,保證重燃你對醫學教育的熱情,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_Y6zTSC3yM

 

 

 

課程簡介 :

iSIM = Improving Simulation Instructional Methods

“guided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iSIM系列課程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WISER中心與邁阿密大學Gordon中心共同研發的國際知名模擬教育師資培訓<Train-the-trainer>課程,已在美、新、馬、日、韓、香港及國內開辦多場。

 

課程的訓練目標是想借由課程講授與實作練習,讓欲從事模擬教學及醫學教育的教師擁有相關的技巧與能力。並讓模擬教學從業人員,從掌握教學能力到熟練,從實際運用到理論教學、團隊合作、教學研究,都有更深刻的認知。

這個課程以小班教學的方式授課,有三位美國的老師,有五位台灣的老師,學員在課程中必需花大量時間與老師及同學互動,然後導師根據各人的表現進行引導反饋。這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而培訓設計對從事模擬教學的教師有非常實務的幫助。

 

第一天的小組課程,我們這一組設計的教案 :

故事: 一名5 歲的小孩,因腸炎住院,右手有輸液治療,目前在病房睡覺中,過去有第一型糖尿病病史。

任務 : 常規測血糖

器材 : 血糖機,採血針,酒棉,2 種號碼試紙,針筒收集盒,點滴組合,假人一具,出血假手,

混合性糖水。

IMG_3884.JPG

Figure 3. 我們這一組設計的教案

 

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 學會正確測定血糖
  2. 判讀血糖數值。

 

  •  

1.1 以正確的血糖試紙,找到沒有接點滴的假手檢驗血糖

1.2 判讀血糖數值

 

  • IMG_3880.JPG
  • Figure 4.  老師與學員討論教案。
  •  
  •  
  • 1。此次工作坊一開始我設定的困難是異國語言的隔閡,不過很慶幸台灣的老師提供專業的逐步口譯,因此在課程的關鍵重點的內容,美國老師會稍停下來,讓台灣的老師逐步口譯。
  •  
  • .2。美國老師與台灣老師間互相補位與提醒,對整個工作坊的流暢程度有很大的幫助。 課後最大的感動來自於參加學員的反應、行動與回饋。學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消防局的老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來自香港的護理老師,搭飛機從香港到台北學習,機票加上住宿的費用高達新台幣兩萬塊 (我實在佩服這位老師強烈的學習動機與課程上的主動)。在兩天小組課程的演練過程中,我們端上精心設計的教案,在小組討論時可以感受到美國老師讚嘆的表情,教案中的亮點及特色都有表達出來。

3。我們小組以低成本、高創意的方式設計的教案,利用模擬作為處理糖尿病的血糖測量,貫穿由知識、 技術、態度、併發症處理的訓練,當中也傳輸了技術訓練課程設計的要點。我們得到了這些與會技術訓練中心負責人的肯定。

 

學習如何debriefing

 

身為模擬教育的老師,對學員回饋與反思的這一部分,是教育的核心。透過debriefing,學員可以了解他有做到哪一些事,而每一種動作後面的動機與原因,再鼓勵學員主動表達出來。

曾經有聽過老師就是喜歡「電」學生,把學生電得一無事處,雖然老師的用意是好的,但學生的感受不好,覺得被檢討。

在這兩天的課程,老師建議我們在 debriefing 的階段,告訴學員這一站的學習目標,引導學員討論,再重新回到現場,請學員重新描述發生了什麼事,觀察到什麼,為什麼你會做這個決定,最後,經由check list的內容,逐項講解,有哪一項做的很好,有哪幾項可以再加強。

 

我對老師教我的GAS 原則印象深刻。這就是我們在臨床上解釋病情的方式,換個場景,這個原則也適合用在家裡。當小孩犯錯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技巧來引導。

先講解一下GAS的意義,G: Gather; A: analyze; S: summary.

 

發問類

 

1) 內在反思 :

 

你可以問「你的感受如何?你最深刻的經歷是甚麼?」這可以帶出學員最表層的感受,作為破冰之用,但請注意不要鼓勵學員回答「還好啦 !」之類的答案,要求他們至少回答具體的形容詞。

 

其次你可以問「你學習到甚麼?」這樣是為了對抗負面情緒,不論學員表現如何,是否有達到學習目標,減少失望及不滿的情緒。而學員在思考這個情境時,都能變得比較正面,對於學習整體士氣有很大幫助。

 

第三你可以問「你給自己幾分(1-10)?為甚麼?」這是綜合的發問方式,能有效引導會員思考怎樣改進,並且建立反思的習慣。

 

2) 外在人際 :

 

你可以問「你覺得你做最好的三項事是什麼?」這亦是建立正面思想及正面關係的方法。此外老師可以問「如果重來一次,你會如何調整?」這就能分散對成敗的注意,重新專注到這個情境如何改善。

 

 

回應類

其實回應比發問困難得多,老師有的時候花很多時間發表個人意見,但如果沒有根據課前已設定好的學習目標去發揮,那這樣的討論會失焦。以下有兩種能引起注意及易於讓人吸收的方法 ︰

 

1) 學員隊員向 :

指出每位成員在活動中的貢獻,並每次都以掌聲回應

指出每個人在討論時,提出有甚麼對討論有貢獻的意見 (老師必須很留心才能夠說得出)。

不提名,但直接說出隊中有甚麼會破壞團隊的行為,並對此作出精簡意見 (精簡是重點)

 

2) 反思向 :

 

1.清楚將大家曾提出的意見分類並加以綜合分析,甚至加入未出現過的觀點

2.扼要說出自己以往參與同類活動時的感受,激發共鳴

3.以自己的經歷及小故事,引導討論方向及提供新的觀點,這樣能有效避免說教

IMG_3848.JPG

Figure 5. 楊醫師對這個模擬中心讚不絕口。

 

六位老師帶給我的啟示 :

18556211_10156200968564972_5749848499695331192_n.jpg

 

1。執行長林哲瑋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執行長、萬芳醫院臨床技能中心主任、雙和醫院模擬教育中心主任)

  1. 滿腔熱血,以教育為榮,以教育為使命,這種熱情的穿透力相當強,在課程中林執行長講課時字字珠璣。
  2. 無私地分享,這個內容只有我去探聽,我真的很想了解台北醫學大學今成立北醫醫學模擬教育中心2.0八年來成立的過程。
  3. 重視藉由虛擬實境培養學生決策能力,在課堂上很少人滑手機,因為大家都是主動及自費來上課,似乎不想錯過老師口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

 

2。吳人傑教學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醫學模擬教學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專科主治醫師)

  1. 在課堂上,引導學員如何思考,以不同情境去刺激學員,第二天一大早的課程,扮演第一年住院醫師的角色,讓我們更加了解,模擬醫學訓練的實際作法。
  2. 上課幽默風趣,結合了美國風與台灣風的概念,在課程中一直替大家重申教學的概念,以圍繞 learning objective 為出發點,去設計教案,設計材料,設定人事,與學員回饋與反思。
  3. 中午休息的時候,樂意與學員討論教育的發展,如何應用在自己服務的醫院,如果藉由模擬教育訓練,達到病人照顧品質提昇,反應出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課題。

 

3。黃文成教學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醫學模擬教學長、萬芳醫院急診專科主治醫師)

  1. 逐步口譯的能力很強,在美國老師講了一小段落後,黃文成醫師用中文翻譯,讓學員可以更加了解老師想表達的重點。
  2. 在小組分工的時候,常常主動到各小組,給予提醒。
  3. 對教育充滿熱血,對家庭的概念很重視。

 

   如何引導分享討論?

   引導反思的提問技巧

 

「問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給人答案還要重要」~愛因斯坦!

因為好的問題可以引發動機、澄清信念,並且找到自己要的答案。透過引導反思問題而得到的答案,會比別人直接告訴你的答案,印象更深刻,內心更有感動,這也是體驗教育的重要精神~讓學習者自己找到答案。

 


引導反思時,不僅能引導別人從問題中找到答案、學到更多,而且也能幫助自己,引導自己找到更多生命的答案。而這樣的生命體驗,將成為學習體驗教育的重要基礎!

 

Paul Phrampus

•     前任世界模擬醫學會主席

•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副教授

•     匹茲堡大學WISER臨床技能模擬中心主任

 

1。在課程中以幽默風趣的方式教學,課程一開始勾勒出Simulation 的藍圖,

2。在台灣的老師講到一個段落,補充說明,重申重點,讓學員更能專注。

3。老師群的團隊合作,互相提醒與搭配。

 

John M.  O’Donnell

•     美國匹茲堡大學護理系教授

•     匹茲堡大學WISER臨床技能模擬中心副主任

 

1。他是一位麻醉科護理師,對護理方面有很實務經驗,因此我們設計護理技術方面,他也提供很好的idea。

2。課堂上很幽默,富創意,用橘子當成護理學點滴的工具,

3。在 debriefing 的時候,以真誠、愛心的方式教導大家。幫助學員克服debriefing 上面的障礙。

 

Geoffrey Miller

•     東維吉尼亞大學助理教授

•     東維吉尼亞大學臨床技能中心主任

 

1。他是一位EMT,也是熟悉災難應變訓練系統的老師。

2。教學課程中,一直肯定學生的努力,

3。熱情十足。

 

 

課程內容

iSIM課程系列從最基礎理論注意事項,到帶教技巧、設計教案、引導性反饋、評估工具分析、團隊協作等師資勝任能力,以及教育研究方面提供各種針對性的掌握途徑。iSIM Fundamentals基礎課程課時為兩天。基礎課程主要提供最基礎和首要的師資培訓方法理論,讓學員掌握教案編寫技巧,以及提高反饋能力的實操內容。

 

 

第一天(8:30~17:30)

•     認識模擬的工具與方式

•     課前準備與學員簡報

•     教案帶領與執行技巧

•     評估原則與方法

•     課後反饋方式與技巧

 

第二天(8:30~17:30)

 

•     教案設計的元素

•     如何規劃模擬課程

•     教案組成元素

•     學習目標的設定

•     教案流程設計

•     學習行為診斷

•     評核設計

•     課程成效評估

==========================================================

 

結語:

1。模擬醫學教育非常重要,每一位醫療人員必需要求自己追尋更高的標準。

2。把錯誤留在模擬教育中心,把最正確的技巧、診斷、治療留在真實的醫療場所。

3。醫學教育需要極大的熱情與使命。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632033_10156007839174972_5566663018677812718_o.jpg

今天上課主題:兒童細支氣管炎


每一位護理學生問一個問題,由楊醫師解答。

以研究所上課的方法上課
三天後交50字心得報告。

========================================================

這一梯學生,非常認真,把我建議的話聽進去,懂得反思,懂得查資料,懂得如何問好的問題。

裡面有三位學生,是我非常佩服的。

最後我勉勵大家 :

醫療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值得每一位白衣天使深耕。

============================================================================

美珍

QDextromethorphan是止咳藥,直接作用於延髓的咳嗽中樞,抑制咳嗽反射,ambroxol是祛痰劑,這樣用dextromethorphan不會也抑制掉支氣管使ambroxol無法袪痰了

ADextromethorphan若在建議劑量下服用,治療劑量不会抑制呼吸,作用快且又有效的藥物,建議15-30毫克,所以有許多市售的感冒藥和咳嗽藥,無論是指示藥品或成藥中,大多含有這種成份。副作用包括嗜睡、嘔吐、頭暈等,短時間內服用過多劑量>100毫克以上,可能導致腦部受損、呼吸變慢、心跳不規律、意識喪失等。

 

 

慈華

Q小兒支氣管肺炎拍痰一定有效嗎?

A小兒支氣管肺炎拍痰確時有做過研究,對於臨床的小兒科病人是無效的,但住院期間家屬照顧孩子無任何的活動會感覺無聊,因此可以藉由拍痰增進親子關係。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8377-%E9%BB%83%E7%91%BD%E5%AF%A7%EF%BC%9A%E6%8B%8D%E7%97%B0%EF%BC%8C%E5%8F%AF%E8%83%BD%E6%98%AF%E7%99%BD%E8%B2%BB%E5%8A%9B%E6%B0%A3/?page=2

黃瑽寧(2013) 拍痰,可能是白費力氣 。親子天下雜誌 44期。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035-%E9%BB%83%E7%91%BD%E5%AF%A7%EF%BC%9A%E5%88%86%E8%BE%A8%E5%AC%B0%E5%85%92%E7%B4%B0%E6%94%AF%E6%B0%A3%E7%AE%A1%E7%82%8E%E6%88%96%E6%B0%A3%E5%96%98/?page=4

寧(2016) 分辨嬰兒細支氣管炎或氣喘。 親子天下Baby15

 

婷宇

Q因為我的個案有咳嗽,他有吃 Methylephedrine 為何還要吃

SECORINE?

ASECORINE成分有

dl-Methylphedrine      1mg      

Chlorpheniramine     0.1mg

Glyceryl guaiacolate   5mg

臨床使用會評估Methylephedrine藥物使否過量

 

 

音書

Q支氣管肺炎居家照護與住院治療有何不同?

A支氣管肺炎為支氣管與細支氣管的感染,再延展到肺泡,在顯微鏡下可見支氣管壁及支氣管旁有多形核白血球和淋巴浸潤。常見的致病原有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嗜血桿菌。典型的症狀有輕微發燒、咳嗽、鐵鏽色痰、疲倦、不安、昏睡。

細支氣管炎,病童會先有流鼻水、咳嗽及輕微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呼吸窘迫,包括鼻翼煽動、肋間回縮、呼氣喘鳴音、呼氣時間延長等嚴重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呼吸性酸中毒等現象。

 

藥物通常會使用抗生素治療及支持性療法:給予氧氣、噴霧療法、拍痰、靜脈注射點滴來維持造成無感性流失之水份。

當兒童顯示出肺炎病徵時,醫師會依不同年齡與致病菌不同先給予口服或靜脈注射廣效抗生素,當病童出現呼吸急促、費力呼吸時,給予氧氣治療(氧氣罩、氧氣帳等),提供病童氧氣,嚴重有膿胸情形時,會採取胸腔穿刺引流膿液。住院與居家照護治療差別在於醫院有完善之設備,維持呼吸道暢通,以及享有醫療人員的監控與照護,預防及避免因病情惡化時造成之生命危險。

 

佩縈

  • Q抗生素的使用?

A中耳炎

目前建議的抗生素使用第一線以高劑量的 amoxicillin(80-90 mg/kg/day)為主,或

用高劑量的 amoxicillin/clavulanate(80-90 mg/kg/day amoxicillin);對penicillin

過敏者可選用 clarithomycin azithromycin;若為非 typeI 的過敏反應則可使用

cefdinir, cefuroxime axe$l cefpodoxime.當口服藥無法緩解時,可考慮使用第三

代的頭孢菌素針劑 ce&riaxone,給藥後若 48-72 小時無緩解則需重新評估診斷是否有其他病因。

鼻竇炎

(1)急性鼻竇炎

抗生素只有在症狀嚴重且持續或症狀治療失敗時才需使用。第一線的抗生素治

療包括為期 10 天的 amoxicillin500mg PO bid,或 TMP/SMX,雙倍效(double

strength )1 PO bid。若第一線治療失敗,第二代頭孢子菌素、amoxicillin-

clavulanate 以及 macrolides 是好的第二線藥物。

(2)慢性鼻竇炎

治療通常包括局部或全身性的類固醇;抗生素的角色不明。若使用抗生素,

amoxicillin-clavulanate 是第一線的治療,對 penicillin 過敏者則使用 clindamycin

咽喉炎

大多數咽喉炎為自限性(Self-limi$ng),並不需要抗生素治療。

治療包括 penicillin V250mg PO qid 500mg PO bid 10 天;erythromycin250mg PO qid 10 天或單次給予 benzathine penicillin G1.2 百萬單位 IM

氣管炎大於 90%是呼吸道常見致病的病毒引起,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療。咳嗽未好轉持續 14 天,先診斷是否為肺炎。若為百口咳需通報衛生主管機關。有時較大兒童(大於 5 )會有 Bordetella pertussis, Chlamydia pneumoniae, Mycoplasma  pneumoniae 的可能,此時需以抗生素治療,以 macrolide 類為主,小兒年紀大於 1 個月者,可用 azithromycin 5 天,clarithomycin 7 天,或 erthromycin 14 天。

小於 1 個月者,可用 azithromycin。大於 2 個月者替代 可用 TMP-SMX

肺炎黴漿菌抗生素的選擇,8 歲以上可以使用 tetracycline doxycycline,療程約 7 14 (孩童 7 10 )tetracycline doxycycline 不建議使用於 8 歲以下孩童(會引起骨頭和牙齒的發育異常)18 歲以上可以選用

肺炎鏈球菌

二個月:Ampicillin + aminoglycosides

三個月至 一歲 :Penicillin Ampicillin Amoxicillin/clavulanate

Ampicillin/sulbactam

兩歲至五歲:Penicillin Ampicillin Amoxicillin/clavulanate Ampicillin/sulbactam+Macrolides

六歲至十八歲Penicillin +Macrolides

 

 

 

怡婷

Q一般來說,住院天數標準是住幾天?我查到的一般住院天數是 4-5 ?那根據

什麼來判斷?

A 依照病人的症狀來診斷。

 

瑩樺

Q支氣管肺炎、氣喘、肺炎的診斷都是 X 光、細菌培養,症狀都有呼吸急促、

咳嗽、胸痛,要怎麼診斷?

 

A判別呼吸音、有無發燒情形支氣管炎:為冬、春兩季盛行,為病毒、細菌感染,症狀有呼吸急促、呼吸阻塞、兩肺聽診細小濕囉音,肺底、脊柱旁、腋下為明顯、咳嗽有痰。

 

氣喘:呼吸道慢性發炎,症狀有呼吸困難、聽診喘鳴音、胸痛、咳嗽有痰、胸部

緊迫感、夜間咳嗽。

 

肺炎:為病毒、細菌感染,症狀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咳嗽有痰。

 

俐伶

Q:怎麼樣去解釋x光片所呈現出來的影像?

A:首先必須先看看骨頭的部分,是否完整,有沒有骨折,接下來看心臟與胸骨的比例,正常大小的心臟不會占超過1/2胸骨的比例,若超過懷疑可能有心臟肥大,再來看脊椎是否有歪斜,而氣管分左右,左邊2支氣管,右邊3支氣管,而肋骨兩側下緣變鈍,則有肋膜積水的疑慮經由醫師的解釋,一步一步慢慢去解釋一張x光片,或許沒有那麼難,也可能醫師是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去讓我們更好了解,對於外行的我們,我想…循序漸進的引導,對我們而言會是最好的教學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樹文醫師口頭報告得獎的分享

得獎與夏理事長合照1.JPG

這一次到台北參加兒童急診醫學會主辦的年會,拿下2016學術演講優秀論文獎,非常感動。

 

「秀傳的楊醫師把這麼複雜的疾病,以口條清晰,高品質的投影片,在8 分鐘的時間內,傳達給大家,非常優秀,值得鼓勵!」

 

學會理事長夏紹軒教授,在頒獎致詞給我的鼓勵。

 

重要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是參與比賽的過程。

 

這一次比賽可以得獎,我在這裡要感謝我的貴人----- 陳浩業醫師。

浩業醫師把我的投影片修訂,再給我建議,一直提醒我,要多練習喔。

 

楊樹文兒童急診醫學會論文得獎.jpg

 

「醫學報告最重要的還是內容,加上清晰的口條,高品質的投影片,自然有人要聽啊 !

投影片的製作,我向陳浩業醫師、黃菁樺醫師學習,再調整成自己的風格。

 

案例鋪陳與討論,運用的是陳浩業醫師教我的,去蕪存菁,討論最重要的部分。

有一句經典名言是這樣的:重要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是參與的過程。

 

基本上這句話少了兩個字,完全是錯誤觀念。

好像只要報名參賽,就已經「比完了」、「學到了」。

 

謝文憲(憲哥)告訴我,「把握每一次上台的機會,你就會被看見」

 

楊崑德教授也告訴我,「如果你能持續堅持,有一天,你的努力會被看見!」。

在那麼多師長的正面影響下,我也慢慢成長了。

 

楊崑德教授曾問我「為了目標與夢想,你可以堅持到什麼程度?」

 

職場上面對各種人生的困難與挑戰,必需擁有與眾不同的心理素質與競爭優勢。

自己成長了,就要帶動學弟妹,讓他們也能夠在這樣的競爭的環境下成長,

把自己所學的,所會的,帶到講台上。

 

今年三十六歲了,

如果自己可以活到七十歲 (一切都是上帝掌握),那我已經進入人生的下半場了。

在我的下半場人生,自己反思著,

「有沒有一件事,讓我擁有即使用生命去奮鬥也在所不惜的熱情?

習慣算計代價、凡事都要考慮C/P值,好久不曾擁有義無反顧的熱情了!」

 

 

 

 

最後感謝兒童急診醫學會,舉辦這麼與眾不同的活動,致力於醫學論述表達能力的進步,許多中生代老師跟新生代會員都充滿活力!也感謝辛苦的評審老師們。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