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楊樹文 (YONG),畢業於成功大學醫學院,並開始兒科醫師的生涯。見證新生兒的生命誕生的第一現場,近距離觀察新生命的百態。 專業兒童醫療+資訊+科技 = 更健康的未來

 

 

 

 

 

 

 

 

 

 

 

 

 

 

 

 

 

 

陳祖裕教授啟發我關於〝醫療溝通〞的三件事

 

文 / 楊樹文 (彰化秀傳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20394810_10156381840434008_277399180_o.jpg  

 

 

IMG_1723.JPG IMG_1725.JPG

三個小時的工作坊下來,我收獲滿滿。

這是一堂很有收獲的課程,我學到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技巧 ---- 同理心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先講結論 :

  1. 1.    同情當然重要,但同理心可以讓你走得更遠。
  2. 2.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3. 3.   主動關懷他人,有助於正向情緒。

 

 

 

非常幸運可以跟陳祖裕老師學到如此重要的人生課題。

 

課程結束後的一天,我把陳老師教我的同理心的步驟,應用在門診的會談裡。

 

啟發一 : 同理心

 

案例 :

一位三歲的小女孩,因急性腸胃炎合併脫水,經楊醫師門診評估,安排住院治療。

這位病童的母親,生活上相當辛苦,除了養育三個小孩,也必需兼好幾份工作。認識這個家庭快三年了,每一次的交談中,可以感覺到這位媽媽壓力指數相當大。住院過程中四人一間的健保房間,必需與其他病患共處一室。

不管大人或小孩,在身體有病痛的時候情緒會特別敏感,而比較容易焦慮的媽媽如果小孩生病時,焦慮指數會急速上昇。

在四人房的空間,彼此生活習慣不一樣,有人會把音樂開的很大聲,有人講手機是擴音的,有人喜歡在晚上唱歌,有的病人的訪客特別多…… 諸如此類的問題每一天都發生在台灣的病房。

在這樣的空間,很容易發生口角。這位小女孩出院後,母親也按照原本楊醫師安排的時間,回診追蹤。這位母親才向我表達她們一家在病房受的種種委屈。

在這個時候,我的腦海裡浮現了陳教授上課的畫面。

「同學們,上完這堂課,回到工作崗位,記得要找機會多多練習喔。」

於是我就把老師教我同理心的技巧,應用在這個時間點。

 

五分鐘的會談後,這位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告訴我,她非常感謝我對她的同理,感謝我了解她的委曲,也祝福我工作順心 (頓時我的內心暖暖的,充滿能量)

 

 

同情心不等於同理心,多練習用「感覺」的辭彙。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就是一種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

 

我們常用自己的經驗套入別人的做法,因為自己已體會「同樣」的經驗,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了當事人所處狀態下的反應,以致理解這種行為和事件的發生。就算是自己的看法與人不同時,也能夠理解對方在心理、情緒或行為上的反應,但能夠理解並感同身受對方的反應並不代表是認同對方的行為。

 

 

同情心,可以表達 :  真糟糕是吧 ? 要不要來點三明治?

 

同理心是一種選擇,那是一種很容易受到傷害的選擇,因為為了要跟你產生連結,我必須連結到我心裡面能理解那種感覺的東西。

 

真正的同理心很少以「至少....你還能......」開頭。

 

想想看,有一天你的同事在辦公室被主管唸了十分鐘,心情低落,請問你要如何幫助他 ?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的痛苦的時候,

可以這麼說 :「雖然我不知道要跟你說什麼,但我真的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

 

「回應」很少能讓事情好轉,因為真正能夠讓事情好轉的關鍵是「連結」

 

同理心地圖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方4個面向分別是:

 

1.你聽到對方說了些什麼話?

 

2.你看到對方有哪些表情和動作?

3.對方做出了哪些回應與反應?

4.你對對方的感受與態度是?

=======================================

這四個問題可以協助你釐清所接收到的資訊,接著將會談中所見、所聞、所感加以分類,再利用第五和第六個問題,進一步發掘對方的所面臨的困難與期待。

 

5.對方的恐懼、挫折與阻礙是哪些?

6.對方想要的目標、期待的支援又是什麼?

 

最前面的四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目前對方的處境;最後面兩個問題,我們可以去了解對方感覺的背後原因,這就是換位思考的基本練習。

 

同理心 vs. 小孩教養

 

同理心是優秀子女的一大特質,也是最難培養的一項能力。建立人際關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小孩需要大人的示範與鼓勵,才能萌生同理心。這是一個非常複雜,而漫長的認知及情緒發展過程。

 

還記得兩年前的冬天在兒科門診的故事。

 

一位媽媽告訴我 : 「我常常跟我家的小明說,在班上與同學互動時,要有同理心,特別是團體活動時要同理別人的感受,我期待我的小孩也可以跟我一樣,可以同理別人的感受 !」

 

同理心這個技巧,以我的經驗,的確有賴於父母從旁協助,只提醒子女善待他人是不夠的。因為小孩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的。

關切孩子的感受,讓他知道你了解他正受到某些情緒的干擾,他就明白自己不孤單,因為有你的支持。告訴他,他有理由覺得生氣或沒面子,每個人也都會有這些感受。

經過不斷、不斷的學習,生活上的歷練,加上時間的沈澱,小孩也慢慢地學會包容自己的情緒,將來才能體諒別人的心境。

 

 

同理心可以改善人際關係

 

事實上,培養同理心甚至有機會改善你的人際關係,因為同理心經常能帶來更多同理心;當你努力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之時,他人也會對你帶來更大的回報。

 

很有趣的故事

摘錄自 : http://womany.net/read/article/8088

 

醫生:「你使用腳的方式有問題。簡單來說,從你對症狀的描述和腳底繭的厚薄差異,可以得知,你走路時多是重心放在右腳,所以造成一些身體內部的變化,導致了左腳的這個病狀,最後延伸到整個左下半身。」

 

茄子皮:「那我該怎麼辦?」

 

醫生:「首先你得對自己多一點關心,再來你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走路? 讓自己的左腳多體貼自己的右腳一點。」

 

 

啟發二 : 助人為快樂之本

 

有一位老師送我一本書,書名叫「關係DNA」。我一共看了十遍,每一次閱讀都有不同的收獲。與大家分享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

「每個人都有責任先照顧好自己,先管好自己的情緒,有問題要及時求救,一旦自己狀況穩定,要去幫助別人」

 

助人為快樂之本,這七個字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幫助別人的時候,心情特別愉快。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助人可使人減輕壓力、心情變好,尤其助人次數愈多,情緒愈正面。

在每一天的生活,我慢慢地注意日常生活禮節、盡量減少傷人舉動 ( 雷達有時候會失常) 或主動關懷他人,皆有助於正向情緒。

 

助人愈多者的情緒愈正面,即使想起日常壓力時的情緒也不會變負面,證明「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幫助自己」

助人就是正向思考,若對方感謝反饋,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使前額葉驅動愉悅情緒,血清素濃度也會增加,使人專注於正向情緒。

 

 

 

結語 : 

 

1. 同情當然重要,但同理心可以讓你走得更遠。

2.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3.   主動關懷他人,有助於正向情緒。

 

老師在課程結束前送了我一句話 :

「請記住多練習用「感覺」的辭彙,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IMG_1735.JPG IMG_1743.JPG IMG_1751.JPG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8 兒科部團隊大合照.jpg 異位性皮膚炎跨領域大合照.jpg

 

彰化秀傳兒童內科部中午的學術研究會

 

主題 :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跨領域討論


主持人 : 楊樹文部長 (兒童內科部)

 

成員包括: 醫師、護理師、藥師、醫檢師、營養師。

 

 

每一組都有老師及學生,由學生上台報告八分鐘,由老師講評及補充。

每一組學員都全力以赴,以最優秀的方式報告。

 

恭喜今天三位得獎的同事。

 

內容包括: 如何診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藥物使用時機、護理照護重點、檢驗數據判讀、如何給予充足的營養。

 

楊樹文醫師說,併發原因有先天性的遺傳、免疫缺陷等導致皮膚表皮缺乏保濕因子、保護層,後天的可能皮膚乾燥、髒污、飲食等外在因素,而且好發在冬天氣候乾燥或是夏天身體流汗時。

 

五個重點提醒 :

 

1. 為小朋友洗澡時,避免使用化學性清潔劑


2. 勿洗太熱熱水


3. 洗澡完後輕微擦拭勿太用力,最好馬上抹上乳液保濕


4. 避免流汗、接觸太髒的空氣


5. 睡覺的地方,除濕機不要一直打開,因為空氣太乾燥容易刺激皮膚。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為傑主任 (白袍旅人)帶給我的啟發

 

文 / 楊樹文

 

 IMG_4922.JPG  

 

 

 

楊為傑主任是一名兒科專科醫師,是我在成大醫學院同班的同學。

 

為傑醫師對兒童教養有很深的功力,熟讀最近二十年的書籍,在四十分鐘的演講引用最新的醫學期刊論文。演講結束,佳評如潮,掌聲不間斷。

今天我可以坐在台下聽演講,內心充滿無限感動。

 

感動一 : 可以邀請到我心目中的高手到秀傳演講,讓我見證到講師上台的技術,高深的演講功力,我很感動。

 

感動二 : 台下有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專心學習,互相提出正面的回饋,彼此鼓勵。

 

感動三 : 辦演講造福同事,與大學同學聚聚,互相分享,實在是人生一大樂趣。

 20841108_1804957952853399_7707824921928359652_n.jpg  

 

 

智商並非萬靈丹

成長思維最重要

善用比馬龍效應

親子共讀最可靠

 

 

 

 

 

我把印象最深刻的三點與大家分享。

 

一、Pygmalion Effect

 

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是近代教學研究的重要發現,

比馬龍效應意思是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並非真正的資優,

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地成為資優學生。

 

 

我的看法及故事 :

 

小時候爸爸常耳提面命告訴我,長大後可以讀博士喔。 

當時我才國中一年級,如此深奧的話,我當然聽不懂。

 

經過二十年的歲月,我才終於體會這句話的意義。這句話代表爸爸對我的信心,對我的期許。

 

三十七歲的這一年,我終於踏上博士班學生的求學之路。

感謝中山醫大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老師對我的指導與鼓勵。

(原本我是向魏老師學如何更精進風濕病,經歷過數週的對話。

 

有一天魏老師對我說,

「楊醫師,今年五月來讀博士班吧。」

 

今年中山醫大有十三位醫生報考,博士班只錄取七位,經過激烈的口試,我被錄取了。

感謝上帝,感謝魏老師對我的提點和鼓勵。

 

 

二、智商並非萬靈丹

 

兒童的智商對未來重要嗎 ?

 

心理學用“智力商數”即“IQ”來表示一個人的智力水準。

智商通常的演算法為“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

智力水準可分為7個等級。

IQ值大於140的寶寶近似天才或已經是天才;

120-140之間的寶寶智力非常優秀;

110-120之間的寶寶智力優秀;

90-110之間的智力平常;

80-90之間的寶寶就有些愚笨;

70-80之間的寶寶智力就有些缺陷了;

 

我個人觀際,為傑醫師的智商,肯定是前面5 %

 

我的想法及故事:

 

說實在的,我個人是一般智商,因為大學一年級的成績告訴我這個答案。

我必需讀十遍,才能體會醫學專業的知識,雖然苦,但樂在其中。

上帝這樣造我,一定有衪的美意,讓我享受讀書的樂趣,讓我學會等待的功課,學會孤獨的功課。 

 

 

醫學系大學七年的日子,是我人生很大的轉折點,

在大三的上學期,專業課業壓力對我來說很難,我進入適應不良的狀況。

在快要放棄的時候,身邊有好多貴人,

挫敗的時候,給我鼓勵與支持。

 

特別感謝蔡忠紘醫師、江振豪醫師、許致博醫師、阮威勝醫師對我的鼓勵。

 

 

 

三、親子共讀

 

 

我的看法及故事 :

 

親子共讀真的很重要,

為傑醫師開門見山解答說:「其實所有的共讀技巧,只有三個字,就是『我和你』,當我看著你的時候,當我跟你坐在一起,我的心也跟你在一起…..

 

「所以,親子共讀的重點,不在於讀哪本書,而在於『我』(爸爸或媽媽)和『你』(孩子)一起讀,這代表彼此是一種平等的關係,而非爸媽對孩子的引導或指示。

 

最近我的大女兒講了一段話 :

 

Th2 vs Th1 免疫細胞」

「兒童氣喘用藥注意事項」

 

「益生菌對過敏疾病的優缺點」

 

 

因為常在電話裡,接到很多好朋友的電話,

十年下來的專業咨詢,口中講過的每一句話,小孩竟然倒背如流。

 

 =================================================================================

 

結論 :

 

1.     最好的兒童教養方式,是靠「規範」而不是靠「人」。

先好好的訂立家庭規則,訂立了就是全部人都要遵守。

 

2.    親子共讀的重點,不在於讀哪本書,而在於爸爸或媽媽和孩子一起讀,彼此是一種平等的關係。

 

3.    經過父母提點和鼓勵,小孩最終亦會成為資優的社會棟樑。

 

 =================================================

 

再次感謝為傑醫師帶給我滿滿的能量。

 

我會繼續辦醫學教育活動,為中部的朋友帶來醫學、育兒、簡報的課程。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正憲醫師 x 兒童睡眠

 

我對睡眠的學問非常有興趣,因為我自己也有睡眠的困擾。
小時候我常夜驚,也會夢遊。
現在我快四十歲了,常常講夢話,偶爾在床上突然跳起來。


最大的受害者是我的太太。 

大女兒小時候,我常經歷夜驚,沒錯,是我夜驚,

因為我夢到小孩摔到床下,驚醒後常常捏一把冷汗,也把太太搖醒。 (也許是初期主治醫師工作適應不良)


這是第二次聽黃醫師演講,
去年我在彰化秀傳,以視訊方面聽演講,而我也努力寫了心得報告。

這次我決定到彰濱的會議室,演講前先預習黃醫師blog 上的文章,把睡眠的曲線圖列印出來。


有了預習的動作,而且我在現場,看到講師,
以面對面的方式,努力學習,努力抄筆記,這種學習效果是最棒的。

我聽演講,一定會寫筆記,
因為我把張忠謀董事長的話聽進去了,
張董說 :
聽演講絕對要做筆記,資訊才能「內化」
終身學習並非活到老學到老,而是「有目標」「有紀律」和「有計畫」。參加研討會或聽演講時,都會嚴肅地記筆記,因為這樣「才能學到東西」。

 

 

身為醫學教育的負責人,

我決定把我學到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兒童出現睡眠障礙的情形,

以前,許多父母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問題,而不把他當成一個疾病,寧可相信是沖犯、受驚,而使用民俗療法,
 

現在,這種觀念也隨著時代的進步,如果有睡眠障礙,會去找兒科醫師求救,特別是兒童睡眠的專科醫師

 

小孩會夜驚,大人也會夜驚

 

夜驚通常持續約5至10分鐘,通常孩子可以安心再睡著,

但有的幼童會一晚發作好幾次,但卻又隔天想不起發生任何事、害怕什麼東西,

在彰化地區,有些長輩認為是「中邪」,要求父母帶孩子去收驚。

重點來了,其實父母可以先去找兒童睡眠醫師,先去了解睡眠的狀況,再進一步了解小孩神經學的狀況。

 

Q: 夜驚與中邪有無關 ?

 

A : 夜驚與中邪無關。

 

自2到3歲後發生,約有1%至6%的孩子會有這樣的困擾,推測與深沈睡眠期及快速動眼期不正常的切換有關,再加上幼童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所以很容易發生。如果在睡前看了很刺激的卡通,而小孩的腦袋還在興奮期,這樣夜驚的機率也大增。

此外,有時候孩子會跟家長說,自己做了很可怕的噩夢,這樣的狀況則稱為「夢魘」,

 

夢魘在3到5歲的孩子發生機率高達10%~50%,通常從3歲開始會注意到有惡夢的情形,6至10歲則是發生的高峰。

發生夢魘的孩子常會有呼吸加速、冒汗等緊張的生理反應,且不像夜驚,

做惡夢的孩子會醒來,且清楚地記得可怕的夢境,所以孩子可能會因很強烈的負面情緒難再入睡。

 

焦慮情緒 VS. 夜驚

 

孩子白天睡眠不足、情緒緊張焦慮,就特別容易出現「夜驚」或「夢魘」,因此協助孩子減輕壓力、解除焦慮是避免這類狀況的關鍵。

 

若孩子被惡夢困擾時,家長可以擁抱孩子提供安全感,或是陪孩子將惡夢畫下來,將惡夢的情境導引成快樂結局,以減少孩子累積的壓力與情緒,若是發作太頻繁,仍要帶孩子就診。

 


 結語 :  

 

1.。睡眠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不管你的身份,了解睡眠真的很重要。

 

2.。培養良好的睡眠模式,可以幫助入眠。

 

3。兒科醫師必需多關心兒童睡眠障礙導致的相關疾病。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兒童三寶科 ?

/ 楊樹文

IMG_5661.JPG

 

夏天的門診,是兒科醫師可以稍喘息的季節。

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有一位病童的爸爸說 :

 

「我又到兒童三寶科報到了」

 

什麼,三寶科,不是三寶飯。

 

這時候,這位約莫五十歲的家長說 : 三寶科就是兒童氣喘、兒童免疫、兒童風濕科呀。

 

一時回不過意來,因為我的腦海裡還在思考上一位過敏很嚴重病人的治療策略。計畫A,計畫B ... ...........

 

雖然我很喜歡吃港式的三寶飯,但第一次聽到家長說我是兒童三寶科,原來我們這一科的醫生與病童是如此親近,

因為過敏的病童會定期回診,而免疫疾病的病童更是每個月都要回門診追蹤,除了抽血、驗尿等檢查,長期下來,一年、兩年下來,我也與這些免疫疾病的病童建立連結。

這十年看診的過程,我近距離與病童及家屬接觸。其實收獲最大的是我自己。因為每一位病人的表現症狀都不太一樣,我也持續努力精進,把最新的診斷工具及治療,帶給每一位到我門診的病患。

 

 

(1 ) 兒童過敏疾病、兒童氣喘

http://www.ntdtv.com.tw/b5/20170404/video/193658.html?%E4%B8%8D%E5%86%8D%E6%81%90%E6%87%BC%E9%81%8E%E6%95%8F%20%20%E7%A7%80%E5%82%B3%E6%8E%A8%E5%BB%A3%E8%A6%AA%E5%AD%90%E3%80%8C%E9%86%AB%E3%80%8D%E3%80%8C%E7%AB%A5%E3%80%8D%E7%8E%A9%20

 

 

 

(2) 兒童免疫疾病(包括紅斑性狼蒼)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42996

 

http://noallergy.pixnet.net/blog/post/97710229-%E5%B9%B4%E8%BC%95%E5%A5%B3%E6%80%A7%E8%85%B9%E7%97%9B%E7%95%B6%E5%BF%83%E5%85%A8%E8%BA%AB%E7%B4%85%E6%96%91%E6%80%A7%E7%8B%BC%E7%98%A1

 

 

 

(3) 兒童風濕科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801/919637/

 

 

 

結語 :

 

1.  兒童氣喘、兒童免疫、兒童風濕科是一門相當特別的科別,感謝上帝讓我在人生最精華的歲月,為病人帶來盼望、帶來醫治。

 

2. 守護兒童的健康,是我的初衷,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耐心與醫生配合治療,聖經上的經文 :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我非常認同,我也會把滿滿的能量帶給病童及家屬。

 

3.  有快樂的醫生,才能帶給病童快樂的笑容,祝福每位朋友平安喜樂。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 /  楊樹文

 

unnamed (5).jpg

 

 

媽媽教室的講座,對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在我進入兒科醫療的空間,有一位老師曾提醒 : 「以後你要把專業的知識,與別人分享。因為給予比起領受,會有更大的喜樂 !」

 

十年前,我實在沒有辦法了解這句話的意義。

今天我終於了解。

 

今天我不是講員,我是一名在台下的聽眾。

沒有演講的壓力,而更能專注地學習。

 

今天的講師是秀傳醫院的心理師,鄭雅之心理師。

 

***********************************************************************************************************************************************

情緒自我調節的五大要訣:

1. 學習暫停,從潛意識做主掌控的衝動反應」狀態情境,進入由意識做主掌控的「理性回應」(Respond)狀態。

2.瞭解、標明被激發之情緒感受。

3.省察被引發情緒背後之思維。

4.探索心理需求,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5.思考如何有建設性的思想,藉由自己的一點改變,幫助他人成功地滿足你的需求,重建關係。

*****************************************************************************************************

 

當然,除了講師的演講功力超強,最打動我的是後半段二十分鐘課程的互動。

心理學這一門學問,我很感興趣,在我心目中排行第一名高深莫測的學問。

我學了十年,還在摸索。

 

雖然我已在基督教的教會經歷了十年的學習,但我覺得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心理師請學員拿兩張卡片,一張是表達自己的狀況,另一張是表達肚子寶寶的狀況。

現場大部分都是懷孕第二期或第三期的媽媽,看著大家都行動了,我也鼓起勇氣去拿卡片。

 

我把第二張卡片當作是我內心裡的世界。

第一階段結束後,心理師請大家再拿第三張卡片,藉由這張卡片,為隔壁的朋友祝福。

 

 

unnamed (3).jpg

我為一位約莫四十五歲的男人祝福。

我感受到他有很大的壓力,面對快要生產的太太,雖然很期待新生兒的誕生,但相對也有很大的擔心。

 

「擔心孩子的出生,擔心家庭開銷變大的狀況,擔心小孩未來的發展…」

 

我拿著卡片,

: 我也是男人,也是兩位女兒的爸爸,我了解您的心情。

 

幾句簡單的話,幾句祝福的話就這樣溫暖了這間教室。

 

這幾句話,是發自內心的話,這些話從我的口中出去了之後,也回彈到我的內心。

因為這時候上帝告訴我,我也會祝福你。

 

當下我的心感到非常溫暖,感受到我生命的價值,

原來我也可以如此祝福別人,而當我願意主動去祝福需要的人的時候,

最後收獲最大的竟然是我自己。

 

 

 

媽媽教室,除了專業知識分享,也需要我們醫療人員有  "溫度"的關懷。

 

因為,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家庭。

 

mamaunnamed.jpg

 

男人,扮演很重要的橋樑,要記得傾聽太太心裡最深層的感受。

 

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

 

結語 :

1.  傾聽家人的需求,了解家人的感受。

2.  了解自己,與自己對話,有情緒上的困擾,可以先自我調適,如果行不通,及早尋求專業醫療。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守護兒科急診.jpg

 

CPR+AED 猝死搶救關鍵

 

文章內容出處: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13910

 

AED+CPR是緊急救命好搭檔。

2017-06-26

文/楊樹文、林東照 

(作者分別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小兒過敏科醫師、心臟內科醫師)

13歲的小趙(化名)在上體育課跑步時突然昏倒,體育老師第一時間趕到,在檢查沒有呼吸、沒有脈搏後,立即壓胸CPR(心肺復甦術),並叫人打119求救及通知校護,以「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偵測後電擊,小趙在救護車送醫時,已有意識。

小趙一被送到急診室,醫護人員接手救治。抽血報告顯示是酸血症,於是用針劑藥物治療,再轉加護病房。經過5天的各項必要檢查和治療,小趙「重生」出院,他和家人以及醫護人員都很高興。

顯然「猝死」如果能立即進行CPRAED的救援,救活的機會是很大的。

小趙經過腦部電腦斷層、頸部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等全身性的檢查均無發現異狀,由客觀的數據診斷,其「猝死」應由心律不整引起,但原因不明,家人也從來不知道孩子有此問題。至於是否源於先天基因?建議抽血作基因檢測,再作後續的追蹤,或許植入心臟去顫器也是值得評估的方案。

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包括:心臟跳得太快、太慢、不規則,甚至心跳停止;發生的原因有:電解質代謝異常、感染、藥物、合併先天性心臟構造異常、開心手術後等,但許多為原發性或不明原因。

對於心律不整的病童,原則上,需要從詳細的病史問起,假如小朋友太小而不能告訴我們心律不整發生時的詳細情況,我們必須詢問父母或其他成年的家庭成員。

有一些小孩會告訴我們心臟突然跳得很快,然後又突然停止,有時這種狀況發生在休息時,運動時也許會加重;雖然前述的狀況與正常的竇性心跳過快有時候是很難區分的,但是,如果小朋友曾經說過有發生這樣的狀況,提醒家長還是及早陪同就醫檢查為宜。

猝死大都與心臟疾病有關,所以,搶救突發性心跳停止的傷病患,一方面要趕快施行CPR,進行胸外按壓,使血液持續循環,提供身體重要器官氧氣、另一方面則需要利用電擊器進行去顫,使心臟恢復正常跳動。

我們可以說,CPRAED電擊是相輔相成的救命搭檔。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建立正確過敏氣喘照顧觀念

  • 作者: 楊樹文醫師
  • 上稿日期:2017/04/24
 

 

_DSC0012 Best.jpg

 

氣喘應有完整的治療計畫,這其中包括病童、父母親和照顧者的氣喘衛教,以建立正確的照顧觀念。

我們的氣喘團隊有數位衛教護理師,他們都非常熱心,也非常了解病童的需求,包括身心靈方面,如果有緊急的事,可以先與衛教師連絡。根據我們氣喘團隊的經驗,氣喘照顧的錯誤觀念有以下幾點:

(一)過度限制兒童適當運動,甚至不讓孩童上體育課

「醫生,可以幫我小孩開證明,主要是給學校老師看的,證明我們家的小豪不能運動,不能上體育課,拜託醫生開個證明」

我們非常鼓勵孩子運動,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前題,如果氣管正在發炎的時候,要先休息,特別是急性發炎;氣管緊縮時,更加要休息,可以先喝溫開水,吸入氣管擴張劑,再去找醫生聽診,如果較穩定後,要持續運動。

戶外的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大家都要過群體的生活,要接觸太陽,接觸人群。當一個人運動後,流流汗,心裡不會那麼「鬱足」,接觸其他的朋友,生活較有伴,就跟大人一樣,也需要朋友,互相鼓勵。

(二)無法區分氣喘發作及感冒

「我家的小豪,每次感冒都要三個禮拜才好,這一次感冒,醫生說是氣管炎,結果我跑去別人說很厲害的耳鼻科診所,看了一次,只吃了兩包藥,症狀就好多了,真是神醫啊!但是,這一次咳嗽及喘鳴聲,有吃藥就會好,沒有吃又來了,晚上的咻咻聲,真的不是很好聽呢,有時我也會怕呢!」

一般來說,小小孩的感冒(小於一歲),大約4-10天會完全恢復,大小孩大約3-7天會恢復,如果在感冒兩周後,還是出現咻咻的呼吸聲,就要去看專看過敏的兒科醫師聽診及評估。

(三)誤信益生菌對氣喘的治療效果及保養效果

一般健康人腸道菌群相當穩定,但如果受到飲食(暴飲暴食)、壓力(被太太罵,被主管約談)、情緒(看太多暴力、恐怖影片)或藥物的影響,正常菌群受到外來物影響而改變。在兒科病人及腸胃科的病人來說,一旦身體虛弱,尤其是腸道受到感染後、在受到細菌感染,醫生說要用抗生素後,或較嚴重的腹瀉都可能引起腸道菌相的改變,引起疾病的產生。

因此有相當多的『益生菌』的產品,大家都知道的優酪乳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產品像奶粉、錠片、粉末顆粒、膠囊等類型製品都有強調『益生菌』的存在。

(四)過早停用氣喘保養藥物及控制藥物

「為什麼要吃那麼久的藥,我看隔壁的名醫診所,吃兩包藥就好了,楊醫生怎麼叫我吃藥,要吃一段時間,有些藥還要吃超過三週啊,而且有些藥,還說要睡前吃,這很麻煩呢」

保養藥的用意,就是在災難來之前,我們要先裝備我們的身體,讓身體有一個防護,一旦有外在及內在的變化,就不用那麼恐懼。

(五)過度恐懼類固醇藥物

正確完整的名稱為”皮質類固醇”,就是我們常講的美國仙丹,這是一種很強的消炎的藥物,也用在化療治療癌症的處方之一,也用在關節發炎。換句話說,在人體的很多器官,一旦有發炎,這個藥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這藥就像一把刀一樣,用的好,是一把好刀,但它也有尖銳的部分,會傷到人的。

(六)吸入性藥物技巧錯誤

吸入藥物的技巧,有些小小孩因吸力不夠,因此楊醫師建議使用吸藥輔助器,這可是專利,可以把吸入藥物的成份,可以比較完整抵達氣管,肺部。就好像癌症治療的「標粑療法」。我們只要一個目標,一個方向,集中火力,把敵人除掉。

(七)未能妥善避免過敏原

「小豪,這個熊娃娃,是阿姨坐飛機買來送你的,你看喜不喜歡」

毛絨絨的玩具,在三十年前我出生的年代我有玩過,這種玩具,可以當作安慰的玩伴,有些小朋友要抱著布偶才能安心睡著。

但空氣中的塵埃也非常容易附著於娃娃上,如果不常清洗的娃娃更會出現許多可怕的塵蹣!

這些外在過敏原都會使小朋友的氣喘變得更為嚴重,且增加發病的機會。因此有過敏體質的小孩及大人,必須和娃娃及絨毛玩具保持距離,氣管發炎的症狀比較不會發作。
清洗方式,可以用100度的水,與常溫的水混合,這樣平均的水溫大約50-60度,先泡半小時,再放入洗衣機。用這種方法,是目前市面上最便宜,C/P值最高的方法,目的就是剎死塵塵蹣。那如果大陽台可以晒,那就更好了。利用大大的太陽,也可以把裡面的霉菌晒死,這樣也可以減少氣管發炎的誘因。

(八)盲目相信草藥或民俗療法

「什麼,我的小孩得到氣喘,那不是一輩子都要用吸入的藥,聽別人說,那種藥很恐怖,一輩都要用,而且不能停藥。」

“西醫說是氣喘,我不信,我要去找隔壁家的醫生,他說,補充一些食品,就可以好了,而且不是吃藥喔”以上的話語,都是楊醫師聽家長轉述的。草藥方面或民俗療法,有些口服的食品,成份包含了西醫的「皮質類固醇」。因為皮質類固醇的口服藥,是一種很強的抗發炎的藥物。

結論:氣喘的診斷及治療,在西醫已超過一百年的經驗,西醫所運用的實證醫學的角度,主要減少病人不必要的藥物,直達核心,這就是所謂的「Evidence-based Medicine」,就是有一份證據,說一份話的概念。

楊樹文醫師部落格:http://noallergy.pixnet.net/blog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鍾玉軒醫師簡報課給我的三個啟發

 

/ 楊樹文

 

 

18768200_10154334218641582_3889865351492113363_o.jpg

前言 :

鍾玉軒醫師是一名脊椎疾病專家。

鍾醫師於2017.6.2在彰化秀傳醫院教大家如何設計醫學簡報,我是擔任引言人。

 

===============================================================

 

大約兩個月前的一個早上,我在兒科病房遇到鐘醫師,我主動地跟他要了一張名片,然後我對跟著我團隊的專科護理師說,「鐘醫師,是一位醫師藝術家」

 

演講前一週我在臉書社群宣傳這場演講。在短短6小時內,不同領域的高手都異口同聲回應 : 鐘醫師是簡報高手 !

聽高手演講是很享受的事,但我是擔任引言人的角色,內心有點慌。

我心得盤算著 : 當然不做投影片,經過14天的預備,引言的文字稿也定下來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Sam 老師教我的三件事,與大家分享。

1.醫學簡報,投影片以聽眾為主,可以用自己的風格,合適場合的字型,加上自己的創意,產出具有美感的投影片,讓聽眾感覺到這個投影片是用心、舒暢的感覺。文字不再只是單純的文字,藉由排列組合大小顏色的差異,聽眾臉上的表情會給講師最棒的回饋。

 

2. 醫學投影片,圖片可以擺在版面的1/3-2/3,圖片及文字需經過設計,加上一些簡易特效可以產生很優的效果。

 

3. 去除雜訊、強調重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我們必需克服這個挑戰。因為有難度,才有挑戰。Sam提醒我們必須反覆檢視報告內容中有無多餘資訊。醫學簡報的趨勢是挑選適當的照片背景,並配合簡潔有力的文字,讓人一目瞭然。

 

 

Sam的教學特色是不打高空而且說明的很有架構,操作步驟講解很清楚。

我坐在第一排,把自己最直接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1. Sam 在演講過程,不會固定在一個地方,很自然在舞台前方走動,肢體語言豐富,並且與聽眾有互動、眼神接觸。

 

2. Sam在上台前二十五分鐘就到現場了,熟悉設備操作,用自己的筆電(共兩台),提早到現場測試,與大家互動。

 

3. Sam散發滿滿的自信,做事有毅力,而且從容不迫。.

 

結語:

1。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持續學習,持續給予。

2。學習簡報是有方法的,用對方法,加上時間的累積,必有奇積。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課後心得

 

/ 楊樹文

 

兩天的課程下來,心中百感交集,感受到醫學教育的意義,也感受到這裡老師與學員的良性互動的喜樂與創意。

18581809_1502952789724000_4565784102472950738_n.jpg

Figure 1. 學員與老師大合照。

 

「有大樓不一定培養出一流教授。但有一流教授,自然能蓋出大樓」,

人才”,才是創造價值的關鍵,重視人才不是用口頭嘉獎,是用誠心跟實質!

 

李院長的一句話 : 我們應該要求自己追尋更高的標準 !

 

18556211_10156200968564972_5749848499695331192_n.jpg

Figure 2. 經過兩天嚴謹的課程,我終於領到匹茲堡大學簽署的結業證書。

 

 

有一句話說的很貼切 :

「今天的學生,若干年後,我們成為這一群學生的病人 」

 

透過模擬教育的演練,讓我們把錯誤留在模擬教育中心,把最正確的技術、診斷、治療留在真實的醫療場所。

 

iSIM系列課程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WISER中心與邁阿密大學Gordon中心共同研發。而我參與的課程的主辦機構是臺北醫學大學,而協辦機構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

上課前,可以參考以下的影片,保證重燃你對醫學教育的熱情,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_Y6zTSC3yM

 

 

 

課程簡介 :

iSIM = Improving Simulation Instructional Methods

“guided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iSIM系列課程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WISER中心與邁阿密大學Gordon中心共同研發的國際知名模擬教育師資培訓<Train-the-trainer>課程,已在美、新、馬、日、韓、香港及國內開辦多場。

 

課程的訓練目標是想借由課程講授與實作練習,讓欲從事模擬教學及醫學教育的教師擁有相關的技巧與能力。並讓模擬教學從業人員,從掌握教學能力到熟練,從實際運用到理論教學、團隊合作、教學研究,都有更深刻的認知。

這個課程以小班教學的方式授課,有三位美國的老師,有五位台灣的老師,學員在課程中必需花大量時間與老師及同學互動,然後導師根據各人的表現進行引導反饋。這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而培訓設計對從事模擬教學的教師有非常實務的幫助。

 

第一天的小組課程,我們這一組設計的教案 :

故事: 一名5 歲的小孩,因腸炎住院,右手有輸液治療,目前在病房睡覺中,過去有第一型糖尿病病史。

任務 : 常規測血糖

器材 : 血糖機,採血針,酒棉,2 種號碼試紙,針筒收集盒,點滴組合,假人一具,出血假手,

混合性糖水。

IMG_3884.JPG

Figure 3. 我們這一組設計的教案

 

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1. 學會正確測定血糖
  2. 判讀血糖數值。

 

  •  

1.1 以正確的血糖試紙,找到沒有接點滴的假手檢驗血糖

1.2 判讀血糖數值

 

  • IMG_3880.JPG
  • Figure 4.  老師與學員討論教案。
  •  
  •  
  • 1。此次工作坊一開始我設定的困難是異國語言的隔閡,不過很慶幸台灣的老師提供專業的逐步口譯,因此在課程的關鍵重點的內容,美國老師會稍停下來,讓台灣的老師逐步口譯。
  •  
  • .2。美國老師與台灣老師間互相補位與提醒,對整個工作坊的流暢程度有很大的幫助。 課後最大的感動來自於參加學員的反應、行動與回饋。學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消防局的老師。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來自香港的護理老師,搭飛機從香港到台北學習,機票加上住宿的費用高達新台幣兩萬塊 (我實在佩服這位老師強烈的學習動機與課程上的主動)。在兩天小組課程的演練過程中,我們端上精心設計的教案,在小組討論時可以感受到美國老師讚嘆的表情,教案中的亮點及特色都有表達出來。

3。我們小組以低成本、高創意的方式設計的教案,利用模擬作為處理糖尿病的血糖測量,貫穿由知識、 技術、態度、併發症處理的訓練,當中也傳輸了技術訓練課程設計的要點。我們得到了這些與會技術訓練中心負責人的肯定。

 

學習如何debriefing

 

身為模擬教育的老師,對學員回饋與反思的這一部分,是教育的核心。透過debriefing,學員可以了解他有做到哪一些事,而每一種動作後面的動機與原因,再鼓勵學員主動表達出來。

曾經有聽過老師就是喜歡「電」學生,把學生電得一無事處,雖然老師的用意是好的,但學生的感受不好,覺得被檢討。

在這兩天的課程,老師建議我們在 debriefing 的階段,告訴學員這一站的學習目標,引導學員討論,再重新回到現場,請學員重新描述發生了什麼事,觀察到什麼,為什麼你會做這個決定,最後,經由check list的內容,逐項講解,有哪一項做的很好,有哪幾項可以再加強。

 

我對老師教我的GAS 原則印象深刻。這就是我們在臨床上解釋病情的方式,換個場景,這個原則也適合用在家裡。當小孩犯錯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技巧來引導。

先講解一下GAS的意義,G: Gather; A: analyze; S: summary.

 

發問類

 

1) 內在反思 :

 

你可以問「你的感受如何?你最深刻的經歷是甚麼?」這可以帶出學員最表層的感受,作為破冰之用,但請注意不要鼓勵學員回答「還好啦 !」之類的答案,要求他們至少回答具體的形容詞。

 

其次你可以問「你學習到甚麼?」這樣是為了對抗負面情緒,不論學員表現如何,是否有達到學習目標,減少失望及不滿的情緒。而學員在思考這個情境時,都能變得比較正面,對於學習整體士氣有很大幫助。

 

第三你可以問「你給自己幾分(1-10)?為甚麼?」這是綜合的發問方式,能有效引導會員思考怎樣改進,並且建立反思的習慣。

 

2) 外在人際 :

 

你可以問「你覺得你做最好的三項事是什麼?」這亦是建立正面思想及正面關係的方法。此外老師可以問「如果重來一次,你會如何調整?」這就能分散對成敗的注意,重新專注到這個情境如何改善。

 

 

回應類

其實回應比發問困難得多,老師有的時候花很多時間發表個人意見,但如果沒有根據課前已設定好的學習目標去發揮,那這樣的討論會失焦。以下有兩種能引起注意及易於讓人吸收的方法 ︰

 

1) 學員隊員向 :

指出每位成員在活動中的貢獻,並每次都以掌聲回應

指出每個人在討論時,提出有甚麼對討論有貢獻的意見 (老師必須很留心才能夠說得出)。

不提名,但直接說出隊中有甚麼會破壞團隊的行為,並對此作出精簡意見 (精簡是重點)

 

2) 反思向 :

 

1.清楚將大家曾提出的意見分類並加以綜合分析,甚至加入未出現過的觀點

2.扼要說出自己以往參與同類活動時的感受,激發共鳴

3.以自己的經歷及小故事,引導討論方向及提供新的觀點,這樣能有效避免說教

IMG_3848.JPG

Figure 5. 楊醫師對這個模擬中心讚不絕口。

 

六位老師帶給我的啟示 :

18556211_10156200968564972_5749848499695331192_n.jpg

 

1。執行長林哲瑋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執行長、萬芳醫院臨床技能中心主任、雙和醫院模擬教育中心主任)

  1. 滿腔熱血,以教育為榮,以教育為使命,這種熱情的穿透力相當強,在課程中林執行長講課時字字珠璣。
  2. 無私地分享,這個內容只有我去探聽,我真的很想了解台北醫學大學今成立北醫醫學模擬教育中心2.0八年來成立的過程。
  3. 重視藉由虛擬實境培養學生決策能力,在課堂上很少人滑手機,因為大家都是主動及自費來上課,似乎不想錯過老師口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

 

2。吳人傑教學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醫學模擬教學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專科主治醫師)

  1. 在課堂上,引導學員如何思考,以不同情境去刺激學員,第二天一大早的課程,扮演第一年住院醫師的角色,讓我們更加了解,模擬醫學訓練的實際作法。
  2. 上課幽默風趣,結合了美國風與台灣風的概念,在課程中一直替大家重申教學的概念,以圍繞 learning objective 為出發點,去設計教案,設計材料,設定人事,與學員回饋與反思。
  3. 中午休息的時候,樂意與學員討論教育的發展,如何應用在自己服務的醫院,如果藉由模擬教育訓練,達到病人照顧品質提昇,反應出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課題。

 

3。黃文成教學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模擬教育中心醫學模擬教學長、萬芳醫院急診專科主治醫師)

  1. 逐步口譯的能力很強,在美國老師講了一小段落後,黃文成醫師用中文翻譯,讓學員可以更加了解老師想表達的重點。
  2. 在小組分工的時候,常常主動到各小組,給予提醒。
  3. 對教育充滿熱血,對家庭的概念很重視。

 

   如何引導分享討論?

   引導反思的提問技巧

 

「問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給人答案還要重要」~愛因斯坦!

因為好的問題可以引發動機、澄清信念,並且找到自己要的答案。透過引導反思問題而得到的答案,會比別人直接告訴你的答案,印象更深刻,內心更有感動,這也是體驗教育的重要精神~讓學習者自己找到答案。

 


引導反思時,不僅能引導別人從問題中找到答案、學到更多,而且也能幫助自己,引導自己找到更多生命的答案。而這樣的生命體驗,將成為學習體驗教育的重要基礎!

 

Paul Phrampus

•     前任世界模擬醫學會主席

•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副教授

•     匹茲堡大學WISER臨床技能模擬中心主任

 

1。在課程中以幽默風趣的方式教學,課程一開始勾勒出Simulation 的藍圖,

2。在台灣的老師講到一個段落,補充說明,重申重點,讓學員更能專注。

3。老師群的團隊合作,互相提醒與搭配。

 

John M.  O’Donnell

•     美國匹茲堡大學護理系教授

•     匹茲堡大學WISER臨床技能模擬中心副主任

 

1。他是一位麻醉科護理師,對護理方面有很實務經驗,因此我們設計護理技術方面,他也提供很好的idea。

2。課堂上很幽默,富創意,用橘子當成護理學點滴的工具,

3。在 debriefing 的時候,以真誠、愛心的方式教導大家。幫助學員克服debriefing 上面的障礙。

 

Geoffrey Miller

•     東維吉尼亞大學助理教授

•     東維吉尼亞大學臨床技能中心主任

 

1。他是一位EMT,也是熟悉災難應變訓練系統的老師。

2。教學課程中,一直肯定學生的努力,

3。熱情十足。

 

 

課程內容

iSIM課程系列從最基礎理論注意事項,到帶教技巧、設計教案、引導性反饋、評估工具分析、團隊協作等師資勝任能力,以及教育研究方面提供各種針對性的掌握途徑。iSIM Fundamentals基礎課程課時為兩天。基礎課程主要提供最基礎和首要的師資培訓方法理論,讓學員掌握教案編寫技巧,以及提高反饋能力的實操內容。

 

 

第一天(8:30~17:30)

•     認識模擬的工具與方式

•     課前準備與學員簡報

•     教案帶領與執行技巧

•     評估原則與方法

•     課後反饋方式與技巧

 

第二天(8:30~17:30)

 

•     教案設計的元素

•     如何規劃模擬課程

•     教案組成元素

•     學習目標的設定

•     教案流程設計

•     學習行為診斷

•     評核設計

•     課程成效評估

==========================================================

 

結語:

1。模擬醫學教育非常重要,每一位醫療人員必需要求自己追尋更高的標準。

2。把錯誤留在模擬教育中心,把最正確的技巧、診斷、治療留在真實的醫療場所。

3。醫學教育需要極大的熱情與使命。

 

過敏O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